阴阳证变_《景岳全书》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明亢害承制之阴阳变化之机焉耳。举人潘光甫,年四十,患脑疽 肿,诊其脉沉静。予谓此阳证阴脉,断不起,已而果然。盖疮疡之证,虽属心火,尤当分表里虚实。果元气充实,内有实火者,寒剂或可责效。若寒凉过度,使胃寒脾弱,阳证变阴,或结而不溃,溃而不...

http://qihuangzhishu.com/124/496.htm

证候病机学研究方略_【中医宝典】

...中国中医药报 证候研究的切入点应立足于病机方面。中医认识疾病,主要是“谨守病机,各司其属”。 “七五”以来,证候研究侧重在诊断标准、疗效评价标准、病证结合、方证结合,而病机学研究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病机研究重在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495.html

中医阴阳学说在中医中的运用_【中医宝典】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人体摄取饮食后,经过脾、胃的腐熟运化,将营养物质运送全身各处,使肉体增长强壮、使生命活动力旺盛。食物消化后有形的废料,由前后二阴排出。人体之阴阳若是保持在平衡的情况下,人体就健康。 (三)阴阳与人体病理的关系:人体...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477.html

创新,别无选择——评《模型中医学》_【中医宝典】

...提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描述自然万物的数字倍加规律,强调了倍二的演化规律;《内经》中有:“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张介宾释为“一即而已”,强调生命无穷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8725.html

阴阳大要_《华佗神方》_中医方言书籍_【岐黄之术】

...天者,阳之宗,地者,阴之属。阳者生之本,阴者死之基,立于天地之间,而受阴阳之辅佐者人也。得其阳者生,得其阴者死。阳中之阳为高真,阴中之阴为幽鬼。故钟于阳者长,钟于阴者短。多热者阳之主,多寒者阴之根。阳务其上,阴务其下;阳行也速,阴行也缓;...

http://qihuangzhishu.com/665/8.htm

阴阳_《气功外气疗法》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说:“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根据《内经》的理论可将人身分成三对阴阳的组合体,具体分法是:上下以肚脐为界,脐头顶为阳,脐脚为阴。左右、前后则以百会会阴穴画一中心线,左右分之,则左为阳,右为阴...

http://qihuangzhishu.com/140/11.htm

阴阳胜复_阴阳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胜即胜利或亢盛,复即报复或反覆。阴阳的变化,阴盛阳衰,阳亢阴虚是它们发展不平衡的一方面,而阴胜阳复,阳胜阴复是这种不平衡的反作用的另一方面。它们都影响着变化过程的转归。前人用这个道理解释一些气候变化和临床病理。气候方面:如某年湿气胜,雨水...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yinyangshengfu-2030.html

阴阳应象_《类经》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道者,阴阳也。阴阳者,一分为二也。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天生于动,地生于静,故阴阳为天地之道。)万物之纲纪,(大曰纲,小曰纪,总之为纲,周之为纪,物无巨细,莫不由之,故为万物之纲纪。...

http://qihuangzhishu.com/481/13.htm

阴阳二十五人》原文-出自《黄帝内经》之《灵柩经》_医学古籍_【文学360】

...太阳之下洁洁然。众之为人,比于右足太阳,太阳之下洁洁然。桎之为人,比于左足太阳,太阳之上安安然。是故五形之人二十五变者,众之所以相欺者是也。 7、阴阳二十五人:黄帝曰:得其形,不得其色何如?歧伯曰:形胜色,色胜形者,其胜时年加,感则病行,...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2925.html

阴阳易分热寒_《阴证略例》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阴阳各相易证,仲景止用烧 散,言至简而意有余也。故朱奉议立阴阳易证为二条,后人始知有寒热之别也。故热者有上烧 散,而又有竹皮茹汤,寒者有 鼠粪汤,而又有当归白术汤。至于枝正方妙香丸条下,治杂病阴阳易,药中有牛黄、脑、麝之类,是知治热证也...

http://qihuangzhishu.com/871/46.htm

共找到201,28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