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气大虚,不能收敛其血者;又有瘀血内阻,新血不能归经而下者。(《临证指南》)崩漏有虚、有实、有寒、有热。虚者主于血虚、气虚、阴虚、阳虚。实者主于污瘀恶血、痰涎郁滞。虚则为寒、为冷。实则为火、为热。○崩本血病,而有气虚者,血脱气亦脱也。阴阳相维...
...或腻,脉滑或弦。 方药:六君子汤加减:人参、甘草各10g,茯苓、白术、陈皮各15g,半夏、竹茹、胆南星各15g。 (4)气虚血瘀型 症状:肢体缓纵不举,或见挛卷,或见疼痛,舌质淡或紫暗,舌有瘀斑,舌苔薄白,脉沉细或涩。 方药:补阳还五汤:生...
...气血同病辨证包含: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血两虚证、气不摄血证等。 一、气滞血瘀证 【概念】是气机郁滞而致血行瘀阻所出现的证候。本证多因情志不遂,或外邪侵袭,或跌仆外伤所致。 【临床表现】胸胁胀闷,走窜疼痛、性情急躁、胁下痞块、刺痛拒按...
...丹溪云∶崩漏有虚有热,虚则下溜,热则通流。 气虚血虚者,皆以四物汤加参 ;因劳者,用参 加升补药。 因寒者,用干姜;因热者,用黄芩。漏下乃热而虚,四物汤加黄连。崩过多者,先用五灵脂末一服,当分寒热,盖五灵脂能行能止。紫色成块者,血热,四物...
...竹泉生曰∶血脉不调,小则常抱血病诸证,大则竟成劳瘵,男子且然,妇女尤甚,为其以肝为先天,而阴道以血为本也。然则调血之义,可不慎重也哉。故余论次女科书,经带之后,列调血一门。...
...妇人崩漏,皆因脏腑或冲任二脉损伤,血气虚弱。且二脉乃经脉之血海,血气之行,外循经络,内荣脏腑,气血均调,经下根据时,脏腑过劳,俱伤冲任之气,故虚不能约制,其经血忽然而下,谓之崩中。治宜大补气血,滋养脾胃,镇坠心火,助火补阴,经自止矣。又紫...
...版本《叶天士医案》。已出版的著作还有《校注未刻本叶氏医案》、《妇女经带胎产歌诀》,其1932年至1971年期间的诊疗验案《程门雪医案》也已于1982年出版。 名医:程门雪的更多内容... 学术观点 •一、审慎评论原著,批判继承遗产 •二、反对...
...禹余粮(各一两半) 阿胶(炒五钱) 鳖甲(炙两半)赤石脂( ) 牡蛎( ) 地榆 艾叶(炒) 鹿茸(炙各五钱)上为末,每服二钱,粥饮调下。棕灰散(见《古方八阵·和阵》)治大肠下血不止,或妇人崩漏下血。败棕,不拘多少,烧灰存性,为细末。每服二钱,...
...气海,经血愈难宁静。古人多用烧干姜灰,或烧桂心灰,方书用治寒崩,非治寒也,取其散结从治法耳。然更当分阴阳而治。夫气血,人身之阴阳也,阳主升,阴主降,阳根阴,阴根阳,一升一降循经而行,无崩漏也。若阳有余则升者胜,血出上窍;阳不定则降者胜,血出下...
...百草霜各三钱,京墨二钱,研末,醋丸服。新验方:黄芪、当归、炒芍、山药、苡仁、阿胶、焦芥、莲蓬灰、棕灰。灸崩漏穴道通里、血海、气海、丹田、中极、间使、大敦、太冲、肝俞、膈俞、肾俞、命门...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