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蜚虻 【释名】虻虫 【气味】苦、微寒、有毒。 【主治】蛇螫血出:取虻虫初食牛马血腹满者二十个,烧过,研为末,开水送服。 因病去胎:用虻虫十个,炙过,研为末,酒送服,胎即下。 跌坠瘀血:用虻虫二十个、牡丹皮一两,共研为末,酒送服一匙,血即...
...治伤寒业擅专门,诚为重寄。论死生易如反掌,利莫苟图。杂证缓可取方,伤寒专在活法。原伤寒有《活人书》、《明理论》、《指掌图》、《伤寒论》。其中有论缺方者,有方失论者,有脉无证者,有证无法者,非仲景之全书。缘其历年已久,遗失颇多。王叔和以...
...经手神效方附。)治如前证。三黄石膏汤石膏(一两,研) 黄连 黄柏 黄芩(各半两) 香豉(二合半) 栀子(五个) 麻黄(三分)咀,水三升,煎取一升,分三服。未中病,再一剂,其效如神。《深师方》曰∶伤寒已八九日,三焦生热,其脉滑数,昏愦,身热沉重...
...原文允为定律,兹特申明十义,不更拟律。一申治风寒不可发汗之律 伤寒有五,皆热病之类也。同病异名,同脉异经,病虽俱伤于风,其人素有锢疾,则不得同法。其人素伤于风,因复伤于热,风热相搏,则发风温,四肢不收,头痛身热,常汗出不解。治在少阴厥阴,...
...《郑钦安医书阐释》中的《伤寒恒论》为底本,校对过程中尽量保持原版原貌,修正了原书的印刷排版错误,并重新绘制了插图。参与本书校对工作的网友有lihua2006、lizlopez、putaojia、tengel、qiqi、wesleybb、...
...,切不可示人,传诸不道不义之士。●伤寒证候,宜熟读《伤寒论》、《明理论》、《百证 》及《吴蒙斋指掌图》。大抵紧要,在表里虚实寒热二字。况一证有兼证,看于着紧处先之。如结胸,身热发黄俱见,脉沉而实,宜陷胸合茵陈急下之,后看次第调之。是以不可执...
...虚烦.故以霍乱虚烦二病次于前卷 湿 之后.今独取朱氏之说.继之以疮毒.虫毒、溪水、瘴雾诸症类伤寒者.皆当辨症而后用药也.活人书曰.病有憎寒发热者.恶风自汗.寸口脉浮.胸膈痞满.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而头不疼.项不强者.此为有痰也.虽类伤寒.但头...
...1、《伤寒杂病论》(已经散佚,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 2、《伤寒论》,晋代太医王叔和根据自己搜寻到《伤寒杂病论》的伤寒部分的轶文整理而成。 3、《金匮要略》,宋代王洙、林亿、孙奇等人在偶然的机会发现《伤寒杂病论》残简,将关于杂病的部分整理...
...杂病论卷第一 平脉法(上) 问曰:脉何以知气血脏腑之诊也?师曰:脉乃气血先见。气血有盛衰,脏腑有偏盛。气血俱盛,脉阴阳俱盛;气血俱衰,脉阴阳俱衰。气独盛者,则脉强;血独盛者,则脉滑;气偏衰者,则脉微;血偏衰者,则脉涩;气血和者,则脉缓;...
...”的内涵逐渐丰富,痰证理论的不断发展和成熟。 痰证的治疗实践历史悠久,我国公元前五世纪作品《诗经·鄘风》就有“陟彼阿丘,言采其虻”的诗句,“虻”就是现今常用的化痰药物贝母。《五十二病方》中亦记载有常用的化痰药物如半夏、服零(金匮钩玄[M]....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