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认识打下了基础。(二)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是从50年代初到70年代初,以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作为现代分子生物学诞生的里程碑开创了分子遗传学基本理论建立和发展的黄金。DNA双螺旋...
...手术方法唇裂修复手术的基本步骤为定点设计、切开和缝合。定点设计方法很多。现仅介绍下三角瓣法。其步骤如下。1.定点设计先找出唇红缘的点在健侧唇红缘找出唇峰点D和人中最低点C,然后按CB=CD,定出B点。在患侧唇红缘最厚处定B′点(图3-37①)...
...除了以内服汤药为主之外、还有大量的外治法,如敷贴法、烟熏或蒸气熏法、熨法、砭法、灸法、按摩疗法、角法(火罐疗法)等。治疗手段的多样化,也是当时医疗水平提高的标志之一。 3、《却谷食气》与《导引图》 帛书《却谷食气》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气功导引...
...科学技术来研究中药作用的物质学基础、质量控制和中药的安全性等事关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的重大课题。 份题为《关于开展中药代谢组学研究的建议》(下简称为《建议》)由天津药物研究院刘昌孝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王永炎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张伯礼院士、天津...
...方案与系列药物研究。 每个新药的研制成功,都要肯吃苦,多钻研,付出艰辛的劳动。我承担的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袁氏心复康方案治疗缺血心脏病研究”及国家新药“镇心痛口服液”和“心复康胶囊”的研制,历时26年(1974年~2000年),...
...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和临床观察一样,是医学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径,是缺一不可的,又是互相促进的。在一定意义上说,只有经过严格的、系统的动物实验才能把医学置于真正的科学的基础上。正如生理学家巴甫洛夫(И.П.ПaBПOB)曾经指出的...
...总论 一、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及范围 二、中医内科学发展简史 (一)中医内科学的萌芽阶段(殷周时期) (二)中医内科学的奠基阶段(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 (三)中医内科学的充实阶段(魏晋至金元时期) (四)中医内科学的成形阶段(明清时期)...
...再生障碍性贫血 贫血及病因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是骨髓造血组织显著减少,引起造血功能衰竭而发生的一组综合症。常见的病因有 1、药物及化学物质,药物是引起再障最常见的病因,氯霉素为最常见病因,此外保泰松也能引起,并与剂量无关。 2、...
...又称,脊髓丘脑束—疑核征综合;疑核—脊髓—丘脑束麻痹综合征。【病因和机理】血管性、炎症性或肿瘤性病变侵犯疑核和迷走神经及副神经以及脊髓丘脑束。病变位于延髓或近颈静脉孔处。【临床表现】表现同侧软腭与声带麻痹,喉部感觉丧失,舌后1/3味觉障碍...
...影响心排血量的五个决定因素为:①心脏的前负荷,②后负荷,③心肌收缩力,④心率,⑤心肌收缩的协调。上述诸因素中单个或多个的改变均可影响心脏功能,甚至发生心力衰竭。一、基本病因(一)前负荷过重 心室舒张回流的血量过多,如主动脉瓣或二尖瓣...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