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淡微甘,性平无毒,入肺脾小肠三经。主补脾气,利小便,止烦渴,定惊悸,久服延年。去皮心研细,入水中搅之浮者,是其筋也,宜去之,误服损目。赤者专主利水。抱根而生者名茯神,主补心安神,除惊悸,治健忘。马兰为使,恶白蔹,畏牡蒙、地榆、雄黄、秦艽...
...味辛,平,有毒。主镇精神,坚骨髓,通利五脏,除邪毒瓦斯。《药性论》云∶金箔亦主小儿惊伤五脏,风痫失志,镇心,安魂魄。日华子云∶平,无毒。镇心,益五脏,添髓,调利血脉。《青霞子》云∶《金液还丹论》∶金末增年,又黄金破冷除风。畏∶水...
...大黄气味俱浓,其性寒,乃阴中之阴,故经云,泄下。淡竹乃阳中之阴,所以利小便。苦茶乃阴中之阳,所以清头目。药有寒热温凉平和之气,辛甘淡苦酸咸之味,升降浮沉之性,宣通补泻之能。内经曰,补泻在味,随时换气,故升以散之,散其在表拂郁也。甘以缓之,缓其...
...肝病脉沉相宜。防风性平,乃疏通木气,使之不郁,防其生风之药,质润而力散,疏泄之病忌之。世认为防外来之风。防外来之风,必如桂枝汤之芍药,乃合理也。 目录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肝胆木气药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肝胆木气药...
...不论是进补还是药膳,都离不开中药的搭配,因此,在选择药膳之前,加深对中药特性的认识是绝对必要的,也是进补的先决条件。 药材的四种药性:温、热、寒、凉 它是从药物作用的表现概括而来的,也就是说,能够减轻或消除热症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
...“药乃局限于人”,是朝医学所独有的药性观。朝医学注重人体对药物的选择性。一些药物对一些人的疾病有治疗和预防作用,而对另一些人不仅不起治疗作用,反而有严重的副作用。朝医学认为这是由于人的天禀脏局强弱、阴阳分布、气质特点、体质不同而产生的特殊...
...《药性切用》淮牛膝苦酸性平,入足厥阴,少阴。炒用性温,益肝肾,强筋骨,能引诸药下行。生用利散恶血。酒炒入肝,盐水炒入肾。川产,长于利湿;杜产,名天明精,一名地松,去气陷便泄、精滑者并忌。 目录 《药性切用》淮牛膝 ▼ 相关中药 ▲ 返回...
...《药性切用》小枳实苦酸微寒,消痞宽胀,破气攻坚,通肠胃以利胸膈。江枳壳∶味苦性平,消痞化气行痰,快胸膈以宽肠胃。按∶枳实、枳壳同一种,但枳实力猛,枳壳力缓,俱宜炒用尤峻。胃虚肠滑均忌。 目录 《药性切用》小枳实 ▼ 相关中药 ▲ 返回目录...
...也。当时药不市卖,皆医者自取而备之。迨其后,有不常用之品,后人欲得而用之,寻求采访,或误以他物充之,或以别种代之。又肆中未备,以近似者欺人取利,此药遂失其真矣。其变迁之因,实非一端。药性既殊,即审病极真,处方极当,奈其药非当时之药,即效亦不...
...药有阴阳,当知宜忌。桂、附、干姜、吴萸、枸杞,故纸、巴戟、鹿胶、苁蓉,阳药也,阳虚寒盛,六脉微迟者宜,阴虚脉大者忌之。生地、龟胶、白芍、女贞、丹皮、知柏,阴药也,阴虚热盛,六脉洪数者宜,阳虚脉细者忌之。麻黄、桂枝,细辛、羌活、川芎、升麻,...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