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蒺藜_《中药学》_中医本草书籍_【岐黄之术】

...【药用】本品为蒺藜科植物刺蒺藜的果实。【性味与归经】辛、苦,微温。入肝经。【功效】平肝,疏肝,祛风,明目。【临床应用】1.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眼花等症。白蒺藜具有平降肝阳的作用,临床常与橹豆衣、苦丁茶、菊花、生白芍等配伍治疗肝阳上亢、头目...

http://qihuangzhishu.com/69/428.htm

骨碎补_《中药学》_中医本草书籍_【岐黄之术】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的根茎。【性味与归经】苦,温。入肾、心经。【功效】补肾,续伤。【临床应用】1.用于肾虚耳鸣、久泻等症。本品能温肾止泻,对肾虚久泻之症,常与淮山药、补骨脂等配合应用。2.用于骨折损伤,筋骨疼痛等症。...

http://qihuangzhishu.com/69/494.htm

四季青_《中药学》_中医本草书籍_【岐黄之术】

...【药用】本品为冬青科植物冬青的叶。【性味与归经】苦、涩,寒。【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临床应用】1.用于感冒发热,肺热咳嗽,咽喉肿痛,小便淋沥涩痛及痢疾、腹泻等病症。本品有良好的清热解毒作用,用治上述诸种病症,可单用本品一两,煎服;也...

http://qihuangzhishu.com/69/88.htm

紫草_《中药学》_中医本草书籍_【岐黄之术】

...【药用】本品为紫草科植物紫草及新疆紫草的根。【性味与归经】甘,寒。入心、肝经。【功效】凉血、解毒、透疹。【临床应用】用于麻疹与其它热病发斑疹因血热毒盛而疹出不透,或疹出而色不红活等症。本品性寒,有清热凉血、解毒、透疹之功,故对血热毒盛,...

http://qihuangzhishu.com/69/73.htm

眼部_《外科大成》_中医外科书籍_【岐黄之术】

...凉膈清脾饮黄芩 栀子 连翘 薄荷 赤芍 石膏 生地 防风 荆芥(各一钱) 甘草(五分)用水二钟.灯心二十根.煎八分.食远后服.翠云锭 治菌毒割后涂之.亦治烂弦风眼.暴赤肿痛.杭粉(五两) 铜绿(一两) 轻粉(一钱)共为细末.用黄连一两.川米...

http://qihuangzhishu.com/643/106.htm

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与药用资源利用如何协调发展_讲稿_中药资源_【中医宝典】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因此,在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中不仅要考虑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还要考虑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需要,要统筹兼顾两方面的要求,实现协调发展。 三、正确处理濒危药用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的关系 利用要适当。 国麝类资源就...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1911.html

解表药和方剂_中药基础_【中医宝典】

...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荆芥之全草及花穗。 处方用名:荆芥荆芥穗、炒荆芥荆芥炭。 药用部分:茎叶及花穗。 性味:辛、微温。 归经:入肺、肝经。 功能:解表祛风、透疹、炒炭止血。 主治与应用: (1)外感风寒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合...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29579.html

防风通圣丸湿疹_皮肤病湿疹_【中医宝典】

...,脉弦滑。这是由于湿热之邪循经下注于阴部所致。治疗宜清热除湿。常用方药为龙胆泻肝汤加减,药用:龙胆草10g 黄芩10g 柴胡10g 赤芍10g 山栀子10g 苦参10g 泽泻10g 木通10g 地肤子20g 生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 ...

http://zhongyibaodian.com/pifubing/b21297.html

川芎_《中药学》_中医本草书籍_【岐黄之术】

...【药用】伞形科草本植物川芎LigusticumchuanxiongHost.的根茎。【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肝、胆、心包经。【功效】活血祛瘀,祛风止痛。【临床应用】1.用于胸胁疼痛,风湿痹痛,症瘕结块,疮疡肿痛,跌扑伤痛,月经不调,经闭...

http://qihuangzhishu.com/69/267.htm

益气疏风 温阳化饮 治疗过敏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玉屏风散、黄芪建中汤、生脉散之类。药用党参、生黄芪、白术、太子参等补益肺气,若气虚明显可予以人参加强补气之力,临床常用生晒参;疏风则用柴胡、防风、荆芥、羌活、苏叶等。 若平素消化不良,大便不实,或食油腻易便溏,晨起或者饭后痰多,是脾阳不振,...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7969.html

共找到20,09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