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传说故事_医药典故_【中医宝典】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干燥根及根茎,主产于安徽、江苏等地。以条粗壮、紫红色者为佳。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等功效。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肝脾肿大,心绞痛等。 别名异名有赤参,山参,紫丹参,红根,红暖药,紫党参,红参等。 传说故事 ...

http://zhongyibaodian.com/diangu/a11010.html

中医历史-奴隶社会医疗活动(1)_【中医宝典】

...,人们对疾病已有了初步认识。这在甲骨文中已有所记载。商代奴隶主崇尚鬼神,常在磨光龟甲牛肩胛骨上钻凿凹缺,用火烧灼,观察其裂纹,来占卜吉凶,事后刻在甲骨上,即甲骨文。甲骨文被认为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一种文字。自1899年至20世纪初,...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729.html

第七章 壮医对毒药解毒药认识使用_民族中医壮医_【中医宝典】

...由于社会、历史、地理环境、风情民俗等原因,使壮民们对毒药解毒药有较为深刻认识,对使用之也积累了相当丰富经验,在一些医学、历史、地方志等文献中,如《诸病源候论》、《南方草术状》、《新修本草》、《本草拾遗》、《本草图经》、《本草纲目》、...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3122.html

中西医学历史嬗变轨迹_【中医宝典】

...中、西医学各有其形成发展历史过程,同源而异流,有着共同研究对象,在张仲景盖伦学术思想倡导下,中、西医学各自建构了不同理论体系,因此,数千年来,中、西医发展态势各有不同。通过比较东、西方在不同历史背景下所产生医学理论,来...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585.html

中药与墨_【中医宝典】

...文房用品。墨产生制造,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了。 (一)以药制墨    相传最早制墨家,是西周宣王邢夷,据《述古书法纂》载:“邢夷始制墨,字从黑土,煤烟所成,土之类也。”传说毕竟是传说,但据考证,战国时期竹简上所书墨迹文字,...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005.html

鱼腥草传说_【中医宝典】

...很多农民靠种植鱼腥草走上了致富路。其实,吃鱼腥草是有个由来。那是从古沅洲(即今芷江)开始流传着一个真实故事。 相传宋朝熙宁6年夏季,大雨滂沱,河水猛涨,泥沙淤塞,冲毁房屋,淹没农田,弄得沿河两岸侗民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传说雨停水退后...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748.html

早期食事活动_《中医饮食营养学》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之术】

...传说就是在这样历史条件下产生。《通鉴》云:“伊尹佐汤伐桀,放太甲于桐宫,悯生民之疾苦,作汤液本草,明寒热温凉之性,苦辛甘咸淡之味,轻清重浊,阴阳升降,走十二经络表里之宜,今医言药性,皆祖伊尹。”有了较为丰富食物火,就可以加以烹调,...

http://qihuangzhishu.com/484/9.htm

非物质文化遗产——平遥道虎壁王氏妇科_【中医宝典】

...王氏妇科与道虎壁村早已融为一体。 打开历史记载,王氏家族于元朝皇庆二年,叔侄三人,由平遥东泉镇迁居道虎壁村。其中王伯广乃当时名医,由此代代相传,王氏妇科与道虎壁一起名扬三晋,乃至全国。 一幅起于南宋(金元)时代传世家谱,还有王氏祠堂碑文...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9686.html

个人卫生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从古代一些记载传说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人们已注意用锻炼身体方法来防治疾病。舞蹈历史悠久,在甲骨卜辞里就有记载。到西周时更发展为驱疫逐鬼“傩舞”,剥去神秘外衣,也有健身防疫意义。田猎、角抵等体育活动在西周前后都有开展。可见我国...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3.htm

奴隶社会(4)中国奴隶社会卫生保健_医药溯源_【中医宝典】

...殷商时期,人们已开始注意环境卫生,并实行了人畜分离。甲骨文中已有关于牛栏、猪圈室内除虫记载。《周礼》、《易礼》、《诗经》中都记有除虫灭鼠方法,如抹墙、堵洞、药熏、洒灰、扫房屋及用“焚石”投水中消灭水中病虫害等。《左传》中也有关于“国人逐...

http://zhongyibaodian.com/suyuan/b34764.html

共找到916,52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