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魏氏家藏方》保寿丹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魏氏家藏方》:保寿丹【处方】附子(炮,去皮脐)1两,肉豆蔻(面裹煨)1两,赤石脂(煅)半两,白姜(炮,洗)半两,荜澄茄半两。【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脏腑...
...是古人把脏腑和天干相配合而言。乙属木,属肝;癸属水,属肾,故名。 ...
...五脏六腑在背部各有背俞穴,在胸腹部各有募穴,两者均与脏器组织邻近,都是脏腑经气输注聚集的地方,均可用于内脏病变的诊察和治疗。《素问·咳论》曰: “治脏者治其俞。”这就是说治疗脏腑疾病,可以用背俞穴和四肢肘膝以下的五输穴进行治疗。用背俞穴时...
...五脏之一。肺主要是主呼吸的,为人体内外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肺呼出浊气,吸入清气,清气又和饮食经消化后产生的“穀气”相结合而输佈,供养人体脏腑器官各部分,并能统管全身之气。肺还有调节体液和通调水道的作用,人体内水液运行,与肺气的作用有关。...
...关键词:《素问•气厥论》脏腑 寒热 相移次序 《素问·气厥论》论述了脏腑间的寒热相移问题,原文如下: 黄帝问曰:五藏六府,寒热相移者何?岐伯曰:肾移寒于脾,痈肿,少气;脾移寒于肝,痈肿,筋挛;肝移寒于心,狂,隔中;心移寒于肺,肺消,肺消者...
...余将亲见诸脏腑显隐之形,绘于其后。计四十二件。左气门、右气门两管归中一管入心,由心左转出横行后接卫总管。心长在气管之下,非在肺管之下,心与肺叶上棱齐。肺管至肺分两权,入肺两叶,直贯到肺底皆有节。管内所存皆轻浮白沫,如豆腐沫有形无体。两大叶...
...治脾丸积冷,脏腑虚寒,真丸不固,肠虚泄利,心腹撮痛,气逆呕吐,自汗无时。阳起石(火 通赤,研) 附子(炮,去皮脐,取末,各一两半) 白檀香(取末) 滴乳香(别上件和匀,滴水成剂,分作六十丸,每服一丸,水一盏化开,姜三片,煎至七分,通口温服...
...“仓廪”是贮秽穀物的仓库。仓廪之官指脾和胃。《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意思是说,“胃主受纳”,“脾主运化”,为五味(饮食)化生的本源,也是提供脏腑器官和全身营养的“仓廪”,故名。也有人认为“仓廪之官”单是指胃。...
...脏与腑的关系,实际上就是阴阳表里关系。由于脏属阴,腑属阳,脏为里,腑为表,一脏一腑,一阴一阳,一里一表相互配合,并有经脉相互络属,从而构成了脏腑之间的密切联系。 心与小肠 心的经脉属心而络小肠,小肠的经脉属小肠而络心。因而心与小肠通过经络...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