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候_《诸病源候论》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象土,王于长夏。其脉缓,其形口,其声歌,其臭香,其味甘,其液涎,其养形肉,其色黄而藏意;足太阴其经也。与胃合,胃为腑主表,为脏主里。脾气盛,为形有余,则腹胀,溲不利,身重苦饥,足萎不收,行善 ,脚下痛,是为脾气之实,则宜泻之;脾气...

http://qihuangzhishu.com/623/522.htm

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乃得禀。今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支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⑶合胃,开窍于口,其华在唇。《灵枢·本输》:“合胃,胃者,五谷之府。”《灵枢·脉度》:“脾气通于口,和则口能知五谷矣。”《素问·...

http://qihuangzhishu.com/192/1173.htm

受病发四肢不用_《针灸甲乙经》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黄帝问曰∶而四肢不用何也?岐伯对曰∶四肢者,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乃得禀。今,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通,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曰∶不主时何也?曰∶者土,土者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jiayijing/661-14-6.html

寒湿困_【中医宝典】

...小便短少。或妇女白带量多。舌淡胖苔白腻白滑,脉濡缓。 机分析:过食生冷,寒湿内侵,脾阳受困,运化失司,故院腹部胀问疼痛,纳呆;胃失和降则泛恶欲吐;寒湿为阴邪,阴不耗津,故口谈不渴;湿注肠中,则便溏;主肌肉,湿性重着,故头身困重;湿阻气滞,...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686.html

到医院挂号有很多技巧_就医指南_挂号向导_【中医宝典】

...按照疾病的名称分出专门诊,例如冠心病门诊、高血压门诊、糖尿病门诊、胃病门诊等。而且在每一个科室又会按照医生水平的高低分为普通门诊和专 家门诊。因此,病人在看病之前应当对自己的病情有一些初步的认识。 在对自己可能的患有什么疾病进行判断以后,再...

http://zhongyibaodian.com/changshi/b11114.html

马骏_【中医宝典】

...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老师的学术思想一直在伴随着他。 【安徽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 马骏】 蒲老在他那里学习,整理医案当中对我很有启发,我现在用的胃病的方子,主要是感悟他根据病理变化,肝脾胃都有联系,他还是主张还是调肝灵活应用,调...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3575.html

风疝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古病名。《素问·刺逆从论》:“太阴有余,肉痹、寒中;不足,痹,滑则病风疝。”张志聪注:“太阴脉滑,则土邪有余。风疝者,即(疒颓)肿重坠之属,在湿。”参见风疝、脾脏中风条。...

http://qihuangzhishu.com/192/1164.htm

失健运_因病机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失健运指运化功能失常的病理。 【失健运】 指运化功能失常的病理。主运化水谷精微和水湿,如脾阳虚则失去正常功能,可出现腹胀纳呆、肠鸣、泄泻等消化不良症状,久则面黄肌瘦,四肢无力;或因水湿困阻,成痰成饮,四肢浮肿。都是脾虚不能正常...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5746.html

疳_儿科杂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疳由于乳食不节,脾胃受伤所致。 【疳】 五疳之一。由于乳食不节,脾胃受伤所致。主要症状有面色萎黄、腹大如鼓、腹皮青筋暴露、呕逆、不思饮食、喜吃泥土,烦渴引饮、水榖不消、泻下酸臭、咳嗽喘促、胸膈壅满、口鼻干燥、目生白膜、喜暗畏光、唇...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6001.html

疟_《扁鹊心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凡疟由于暑月多吃冰水冷物,伤其脾胃,久而生痰,古今议论皆差,或指暑邪,或分六经,或云邪崇,皆谬说。但只有脾胃之分,胃疟易治,疟难调。或初起一日一发,或间日一发,乃阳明证。清饮、截疟丹皆可。若二三日一发,或午后发,绵延不止者,乃...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quexinshu/777-6-54.html

共找到435,80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