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19是一种属于Ig超家族成员、分子量为95kDa的穿膜糖蛋白,分布于B细胞表面,其相应的生理性配体尚不清楚。CD19与B细胞活化和信号的转导有关:(1)CD19单克隆抗体可诱导胞浆内多种底物迅速发生磷酸化;(2)CD19胞浆区可被一种...
...。单核细胞、成纤维细胞、黑素瘤细胞、上皮细胞和脐带静脉内皮细胞等经血清、PDGF或IL-1、TNF等炎症介质刺激下均可表达GPOα,在某些肿瘤细胞GPOα的表达是组成性的(con-stitutive)。GPOα趋化人中性粒细胞的能力约为...
...巨噬细胞趋化因子的特性,尤其对于新月体中的单核细胞。黏附于肾小球内皮细胞是单核巨噬细胞迁移到肾小球病变部位的基本步骤。单核巨噬细胞与多形核白细胞有相似的膜黏附分子,因此可与内皮细胞和各种细胞外基质成分上的相应受体结合。β1整合素、VLA-4...
...刺激分子(CM)及其受体分子(CMR)的组成和作用示意图T细胞上的CMR或称为辅助分子(accessory molecules)也是由一组粘附分子组成(表11-7)。对CMR及其配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及信号传导途径有待深入研究,但对其中的CD...
...和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也参与ARDS的发病。� 2 亚低温抗炎机制� 亚低温保护作用并不仅限于降低机体代谢,还通过多种机制减轻缺血-再灌注或 创伤后的继发性损伤,如氧供需失衡、氧化反应、细胞凋亡、兴奋性氨基酸释放、脑水肿、 血-脑脊液屏障受损...
...机体免疫系统是由中枢淋巴器官、外周淋巴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所组成。免疫应答过程有赖于免疫系统中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包括细胞间直接接触和通过释放细胞因子或其它介质间接的作用。免疫细胞间或介质与细胞间相互识别的物质基础是免疫细胞膜分子,包括...
...细胞因子网络失调和细胞外间质代谢异常3个环节。 1.致病因子持续作用 各种致病因子的作用方式大致可分为: (1)致病因子作为抗原,如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曼氏和日本血吸虫卵分泌的可溶性抗原(SEA)物质,均主要通过免疫反应而造成...
...。 耿建国等长期研究发现:在机体炎症反应中,PSGL-1蛋白和Naf1蛋白的相互结合在白细胞的活化中起重要作用,特异性阻断二者的结合能抑制白细胞活化,从而显著抑制炎症反应,有望为化脓性脑膜炎、急性呼吸窘迫症等炎症性疾病开辟治疗新途径。《自然...
...体外循环等情况,由于内毒素脂多糖(lps)、c5a、白细胞介素-8(il-8)等因子作用,pmns在肺毛细血管内大量聚集,首先是附壁流动并黏附于内皮细胞,再经跨内皮移行到肺间质,然后藉肺泡上皮脱屑而移至肺泡腔。这一过程有多种黏附分子的参与和调控...
...疗效也较好。图49-2 细胞增殖周期及药物作用示意图1.周期非特异性药物(cellcyclenon-specific drugs)主要杀灭增殖细胞群中各期细胞,如烷化剂。它们对小鼠骨髓干细胞和淋巴肿瘤细胞的量效曲线都呈指数性,其中氮芥和...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