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至东汉时期(3)医学理论的形成_医药溯源_【中医宝典】

...医学理论的形成 战国至秦汉时期,由于医学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日益丰富,一些重要的医学典籍相继问世。其中《黄帝内经》的出现,标志着中医基础理论的形成;《伤寒杂病论》的问世,则表明了中医辨证论治原则的确立。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中国...

http://zhongyibaodian.com/suyuan/b34771.html

曹翕曹氏灸经_名家名著_【中医宝典】

...亡佚。 【学术成就】 曹翕对灸法有较为深刻的研究,所著成的《曹氏灸经》是继先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之后的又一部灸法专著,总结了先秦至三国期间灸疗实践中的丰富经验,填补了先秦至三国期间灸法学专著的空白,同时也为两晋、南北朝时期...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037.html

辛弃疾主要成就

...精神上的鼓舞力量。文学成就 思想内容 辛弃疾有许多陆游相似之处:他始终把洗雪国耻、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并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写出了时代的期望和失望、民族的热情愤慨。在文学创作方面,他不像陆游喜欢写作诗歌尤其是格式严整的七律,而是把...

http://wenxue360.com/author-info/458.html

上海召开 中药天然药物国际大会_中药视野_【中医宝典】

...“中药天然药物国际大会”于2008年10月10日在上海开幕。大会的主题是“中药天然药物创新发展”,大会的目的是促进中药天然药物研究的国内外交流合作。科技部国际合作司靳晓明司长在大会开幕式上发表英文主题演讲,介绍中医药国际合作状况...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1041.html

临床各科成就_【中医宝典】

...春秋战国时期承周制,医学已有疾医(内科医生)、疡医(外伤科医生)、食医(营养医生)和兽医之分是肯定的。《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扁鹊曾为带下医、小儿医、耳目痹医(五官科),说明从周过渡到春秋战国时期,医学渐趋专科化倾向。一、内科疾病 在...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665.html

卫生保健、疾病预防尸体保护_【中医宝典】

...达到一米左右,共用木料达50立方米,其中一块最大的椁木达1,500斤,油漆精良,从而防止了水湿和虫蛀。这在诸种防腐作用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7、墓穴尸体防腐 墓穴,古称窀穸,对防止尸体腐败也是重要的环节之一。我国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的丧葬...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672.html

乔吉文学成就

...立意亦求新巧,但在题材上却没有脱出才子佳人、风流韵事的窠臼。朱权论其曲作“如神鳌鼓浪”,有“波涛汹涌、截断众流之势” 乔吉的散曲创作,成就高于杂剧,明、清人都把他张可久相提并论。在他的散曲中可以看到他客居异乡、穷愁潦倒的生活经历。如〔绿幺遍...

http://wenxue360.com/author-info/68.html

药物知识的不断丰富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豕、犬、鸡、玉、石等。 殷墟卜辞反映的药物知识,仅仅局限于巫医用药情况,还不能反映当时药用知识的全貌。 周人比起殷人来更重视农业,而以植物药为主体的中国传统药物学其形成发展,和农业的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诗经·七月》中记载可入药用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26.html

全国各地出土的秦汉以前医药文化资源(续三)_【中医宝典】

...关键词:秦汉以前 出土文物 医学文献 西北 华中 华东 医药器物 (接上期) 3湖北省江陵县张家山 1983~1984年间湖北省江陵县张家山连续发掘了大量汉代竹简。其中有三类著作都是和医学有关即:《脉书》5种医籍,《引书》6种医籍和有关...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710.html

推拿发展的历史_推拿文化_【中医宝典】

...法并下,成功地治愈了虢太子的病。 秦汉时期把导引、吐纳、膏摩列入保健预防方法。汉代医圣张仲景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编著了《金匾要略》一书。认为:“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

http://zhongyibaodian.com/tuina/a13600.html

共找到323,94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