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无为思想“无为”常有的三种误解_道家_【文学360】

...,牛像是庞大的问题摆在眼前,而庖丁的心是自然之道,的手是解决问题的技巧,刀子则是如同人的身家性命一般,肢解牛只的巧妙,全然在自然之道,解决了问题,也保全了性命。 所以老子的无为是在有作为之时,必须遵循自然原则,而不妄为。 2、“无为”非...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52.html

老子·道经·第十五章评析

...“道”是玄妙精深、恍惚不定的。一般人对“道”感到难于捉摸,而得“道”之士则与世俗之人明显不同,他们有独到的风貌、独特的人格形态。世俗之人“嗜欲深者天机浅”,他们极其浅薄,让人一眼就能够看穿;得“道”人士静密幽沉、难以测识。老子在这里也是...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06.html

老子思想:无为而无以为_道家_【文学360】

...无为而无以为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老子于此提倡的是“公仁”、“公爱”,而非“私仁”、“私爱”。但由于老子对于现实社会的关爱,所以透过另一种无为的方式,来展现的“有为”、“有私”,所以,老子的无为即有为,...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55.html

老子第四章:卢杞、李白与郭子仪_道家_【文学360】

...另有一则故事,是在郭子仪的晚年,退休家居,忘情声色来排遣岁月。那个时候,后来在唐史奸臣传上出现的宰相卢杞,还未成名。有一天,卢杞来拜访正被一班家里所养的歌伎们包围,正在得意地欣赏玩乐。一听到卢杞来了,马上命令所有女眷,包括歌伎...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13.html

第五章_老子道德经校释

...通东、钟者也。谦之案:庄子齐物论“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亦中、穷为韵。又老子“中”“穷”各上一字“数”“守”,亦相为韵。此为韵上韵。本马叙伦,见毛诗正韵后序。 右景龙碑四十四字,不分章,敦煌本字同。河、王、傅、范本四十五字。河上题“虚...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21.html

第三十四章_老子道德经校释

...道藏张太守汇刻四家注引王注作“泛”。 傅本作“泛泛兮”,范本作“汜汜兮”。作“汜”与右、辞、有、主合韵;作“泛”义亦可通。 马叙伦曰:“泛”、“泛”二字古通假。礼记王制“泛与众共之”,释文“泛,本亦作泛”,其例证也。文:“泛,滥也。”“泛,...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50.html

老子·道经·第六章评析

...元气,下入毛际,流于五脏,四肢绵受其润,如山纳云,如地受泽,面色光涣,耳目聪明,饮食有味,气力倍加,诸疾去矣。”(御览方术部修养杂诀)这是把老子的思想与传统养生术联系起来的解释。这种思考的角度,也不失为对老子学说的一种发挥。...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796.html

老子思想中的理财智慧_道家_【文学360】

...老子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源头。在一些人的印象里,老子是一位遁世远俗、玄之又玄的思想家。事实上,社会人生、治国理政等问题,才是老子关注的中心。从老子那些古老的思想中,我们可以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明晓盛衰之道、成败之数。 大德非小惠。...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72.html

第十九章_老子道德经校释

...箧篇“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在宥篇“绝圣弃知,而天下大治”,皆作“知”。淮南道应训引老子作“智”。 绝民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严可均曰:“绝民”,各本作“绝仁”。 谦之案:“民”字涉上下文“民”字而误。 此三者,为文不足,...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35.html

第十三章_老子道德经校释

...天下。”二“身”字下有“于”字。又“托天下”在“寄天下”之前,与景龙、遂州、敦煌三本相合;惟上句衍一“为”字,下句衍一“于”字。 王念孙曰:庄子本作“故贵以身于天下,爱以身于天下”。“于”犹“为”也,后人依老子傍记“为”字,而写者因讹入正文。...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29.html

共找到895,25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