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药_《中药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人参而力薄,为补气药一味清之品,用于病后气阴两亏等症,配合沙参、山药等同用。在邪未去尽,而见气虚不足、津少口渴等症,也应用。【处方用名】孩儿参、太子参(洗净,晒干用。)【一般用量与用法】二钱至五钱,煎服。【按语】1.孩儿参是一味益气清...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xue/69-2-17.html

酷暑之时其实男女都应该阳气_生活常识_家庭药箱_【中医宝典】

...方法,补足阳气。 在此给大家推荐一款简单、方便的“补阳”粥――山药大米粥。山药益肾气,健脾胃,既是一味补益性的中药,又是日常佳蔬,《本草纲目》就将其列为“上品”药材。熬粥时,需用山药100克,大米100克,将两样食材同放入锅,加清水适量...

http://zhongyibaodian.com/changshi/b23675.html

紫山药富含花青素_膳食养生_【中医宝典】

...山药是一味传统的药食两用之品。具有健脾益气,滋肾益精,延缓衰老的效果。《神农本草经》谓山药“主伤虚除寒热邪气,益气力,长肌肉。 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本草纲目》谓其“益肾气,健脾胃,止泻利,润皮毛”。全国各地的山药...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3774.html

耳鸣耳聋食疗方_【中医宝典】

...耳鸣耳聋是指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发生的进行性听力减弱,重者致全聋的一种老年性疾病。通常情况下65~75岁的老年人,发病率高达60%左右。科学研究结果显示:耳鸣、耳聋与饮食关系密切。日常生活健康的饮食疗法对改善老年人听力、延缓耳聋的发生...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1760.html

益肾植物性食品_中医养生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两味同用健脾运化,鸡内金助脾胃消化,糯米温脾。几味同用健脾胃止泄泻,增食欲。 ②莲实雪耳汤:莲子15—25克,英实12—15克,雪耳6—9克,淮山药15克,鸡蛋1只,砂糖适量。先水煎莲子、英实、淮山药,再放雪耳。当莲子、英实熟后,最后...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5408.html

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译文及注释_【古诗文大全】

...译文 宗庙难献的樱桃已落尽——全都随着春天归去,无知的粉蝶儿还是寻乐双飞。杜宇转化的子规在小楼西面夜夜泣血鸣啼。倚着楼窗的玉钩罗幕了望,惆怅地看着幕烟低垂。 入夜后小巷里一片岑寂,人们都以纷纷散去,凄然欲绝面对烟草低迷。炉里的香烟闲绕着绘...

http://wenxue360.com/gushiwen-fanyi/2264.html

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译文及注释_【古诗文大全】

...译文 宗庙难献的樱桃已落尽——全都随着春天归去,无知的粉蝶儿还是寻乐双飞。杜宇转化的子规在小楼西面夜夜泣血鸣啼。倚着楼窗的玉钩罗幕了望,惆怅地看着幕烟低垂。 入夜后小巷里一片岑寂,人们都以纷纷散去,凄然欲绝面对烟草低迷。炉里的香烟闲绕着绘...

http://wenxue360.com/gushiwen-fanyi/4110.html

药物配伍之异类相使_中药基础_【中医宝典】

...补血,二者合用益气生血,治血虚形痿。 当归、人参:当归补血,人参益气。二者合用补阴之阳,血之气,治气虚(补血益气)。 3.与消 白术、枳壳:白术脾健脾,枳壳破气开痞,二者合用消兼施(破兼施),治脾虚气滞,食积成痞。 熟地、砂仁...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a8733.html

必兼温_《章次公医案》附子的应用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潼沙苑、枸杞、山萸肉、阿胶、女贞子、黑芝麻等大队补益肝肾药的同时,又加少量附子,”于阳求阴”,寓动于静,庶泉源不竭。如”殷,男,头痛有虚有实,实则当清当散,虚则当温当。今患者头痛而眩,按其脉忽大忽小,甚至左右不相符,此虚象也。炮附块...

http://zhongyibaodian.com/zhangcigongyianzhongfuzideyingyong/1050-4-2.html

改善低血压的药膳_膳食养生_【中医宝典】

...,浸泡半个月后饮用。每晚佐餐,饮25毫升,饮完后,桂圆渣食。此款的功效是滋阴脾,健胃强身,增进食欲,舒筋活血,益气安神。 阿胶糯米粥:阿胶30克,紫糯米100克,红糖30克。糯米淘洗干净,锅加水800毫升,沸后,将糯米倒入,再沸几滚后...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3180.html

共找到418,43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