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_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大肠胶闭者,其人平素大便不实,设遇邪传里,但蒸作极臭,然如粘胶,至死不结,但愈蒸愈闭,以致胃气不能下行,毒无路而出,不下即死,但得粘胶一去,下证自除,霍然而愈。愈后三五日,或数日,反腹痛里急者,非前病原也,此下焦别有伏邪所发,欲作滞...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yilun/826-4-44.html

白喉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喉科专着。又名瑞安陈氏白喉。一卷。清·陈葆善撰。刊于1887年。此书系作者将其尚未刊行的原著白喉订正论删繁而成。全书共15,包括白喉的病原、所中经络、脉、辨色、手太阴、手少阳、手少阴三经病症治,救误、善后、外治、禁忌等...

http://qihuangzhishu.com/166/168.htm

白喉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喉科专着。又名瑞安陈氏白喉。一卷。清·陈葆善撰。刊于1887年。此书系作者将其尚未刊行的原著白喉订正论删繁而成。全书共15,包括白喉的病原、所中经络、脉、辨色、手太阴、手少阳、手少阴三经病症治,救误、善后、外治、禁忌等...

http://qihuangzhishu.com/196/3193.htm

伤寒伤寒_医学心悟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香苏散加清药主之。一、夏秋之间,天时暴寒,人感之而即病者,时行寒也,亦有时非寒,而其人乘风取冷,遂至头痛发热者,名曰感冒。其见症伤寒略同,但较轻尔,香苏散主之。一、夏月有病头痛身热,自汗烦渴者,伤暑也,加减香薷饮主之。暑证热病相似,但...

http://qihuangzhishu.com/657/46.htm

蓄血_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药成去滓,入前汁合服。按∶伤寒太阳病不解,从经传腑,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者愈。血结不行者,宜抵当汤。今起无表证,而惟胃实,故肠胃蓄血多,膀胱蓄血少。然抵当汤行瘀逐蓄之最者,无分前后二便,并可取用。然蓄血结甚者,在桃仁力所不及,宜...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yilun/826-4-17.html

避瘟用初探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早晚,则易愈矣”。看来,初得,及时治疗,腠理开通,气血和调是很容易治愈的。 “安不忘危,预防诸病”,体现了孙思邈的“上医之道”。“天地有斯瘴疠,还以天地所生之物以防备之”。千金要方伤寒章首列辟温方二十余首,收录预防方有口服药酒、口服...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80659.html

南病别鉴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温病学著作。三卷。清·叶天士等撰,宋兆淇辑注。初刊于1878年。宋氏鉴于江南地区温热湿热病居多,因取温病著作中影响较大的叶天士证论治,薛生白湿热及薛公望伤寒直解辨证歌三书加以辑注。其中证论治湿热二书,主要...

http://qihuangzhishu.com/192/286.htm

南病别鉴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温病学著作。三卷。清·叶天士等撰,宋兆淇辑注。初刊于1878年。宋氏鉴于江南地区温热湿热病居多,因取温病著作中影响较大的叶天士证论治,薛生白湿热及薛公望伤寒直解辨证歌三书加以辑注。其中证论治湿热二书,主要...

http://qihuangzhishu.com/192/728.htm

南病别鉴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温病学著作。三卷。清·叶天士等撰,宋兆淇辑注。初刊于1878年。宋氏鉴于江南地区温热湿热病居多,因取温病著作中影响较大的叶天士证论治,薛生白湿热及薛公望伤寒直解辨证歌三书加以辑注。其中证论治湿热二书,主要...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593.htm

周扬俊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清代医家。字禹载。苏州府(今江苏苏州)人。少攻举子业,屡试不第,年近四十,乃弃儒习医,钻研仲景书十余年。康熙十年(1671年)至京师,有医名。撰温热暑全书四卷(1679年),依次论、热暑、诸病,选辑伤寒论原文,...

http://qihuangzhishu.com/196/644.htm

共找到585,77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