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传阳明,经迫腑郁,必见吐下。大柴胡证吐下盛作,正是少阳阳明经腑双病之秋,故大柴胡柴胡与承气并用,双解经腑之邪。此已吐下在先,仅存欲吐便溏,止是少阳余波,故不用柴胡,而用承气。若非由自极吐下而得者,便是太阴证,不可与承气也。所以知其自吐下来...
...白.口渴.身痛.早晨清爽.午后烦蒸.状如温疟.沐浴绕动血络.宿病得时邪而来.仲景云.先治新病.后理宿病.是亦阴气先伤.阳气独发也.鲜生地 石膏 知母 元参 连翘 竹叶心 荷叶汁□初病伏暑.伤于气分.微热渴饮.邪犯肺也.失治邪张.逆走膻中.遂...
...营,泻火解毒。 :【方药】 观其脉症,素肺胃有热又感瘟毒时邪,瘟毒与内热合邪则营分热盛。治宜清营泄热,凉血解毒透疹为法:金银花12g,连翘lOg,板蓝根12g,青叶12g,生地黄lOg,牡丹皮6g.玄参lOg,知母6g,白茅根12g,生石膏...
... 王老查房谓:此表尚未解,邪已人里,卫气同病。 【治法】 清气透卫,解毒祛湿。 【药用】 金银花、鲜芦根、香薷各15g,连翘、鲜藿佩、生地黄、知母各9g,生石膏(先煎)45g,大青叶30g,牡丹皮、鲜荷叶各12g,六一散(包)18g。上方服...
...夹湿,入侵肌腠,郁闭不解之象;参之头一侧痛甚,微恶寒无汗,显系邪犯太阳经脉;再参之无阳明、少阳病情,更无三阴之候,亦可以佐证。因此,本例偏头痛,不必拘于头痛偏侧多属少阳,或头痛日久,多属内伤之常规。而应从实际出发,按六经辨证,太阳伤寒表实之...
...关键词:中医医案 历史 成就 众所周知,中医的生命在临床,历代名医医案为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宝贵经验。中医医案不仅是中医理论的有力验证,也是中医理论不断发展的摇篮。近哲章太炎先生指出:“中医之成绩,医案最著。欲求前人之经验心得,医案最有...
...十余日之久,心中温温欲吐,大便稀溏,胸痛腹满,郁郁微烦,此甚似少阳传腑大柴胡证。如前因极吐下而成者,则是少阳已传阳明之腑。腑病已全,经证微在,可与调胃承气汤,无用柴胡也。以少阳传阳明,经邪外束,腑气内遏,胃不能容,必作呕泄。及其腑热盛发,蒸...
...,食少泄泻,应当是脾虚痰邪阻滞兼有津液虚少。用温燥药治疗后胃阳盛所以胃口稍开,邪气盛阴津更虚所以‘右脉宽泛,泄则加添,小便不通’,增添了利水之药后津液更加亏虚,于是再诊增加了‘周身痹痛,六脉弦细而沉’的症状。泄泻虽然多以脾虚湿盛为病因,但...
...□ 高允旺 山西临汾永旺脑病医院 1.脉沉细微弱——戴阳症医案 患者,李某,男,58岁。突然昏仆,神志不清、口眼歪斜、左半身不能活动,急送襄汾县医院,CT确诊大脑内囊出血约20毫升,入院后病情逐渐加重,经输液脱水,抗感染,强心,强呼吸等...
...是用清泄以治疗热性病病邪部位在半表半里(少阳)的方法。春温初起,一阵冷一阵热,口苦胁痛,胸闷欲呕,小便浑浊,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用嵩芩清胆汤(青蒿梢、淡竹茹、姜半夏、赤茯苓、黄芩、生枳壳、橘皮、碧玉散。注:碧玉散即由滑石、甘草、...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