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录》、《折肱温录》、《慎柔五书》等。《程原仲医案》医案著作。六卷。明·程仑(原仲)撰于1621年。首载原脉、审证、聆音、辨味等医论8篇,总述程氏在长期医疗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总结。然后介绍作者的治验。医案以内科为主,兼及妇科、儿科。叙案较详,...
...正之。其篇凡六。一至二十二论脉。二十三至二十九论经络。三十至四十七论脏腑。四十八至六十一论病。六十二至六十八论穴道。六十九至八十一论针法。秦越人之书。与内经素灵相表里。而论脉论经络居初。岂非医之道所当先明此者欤。(赠医士章伯明序)欧阳玄曰。...
...即小肠上口,名幽门。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胃者,水谷气血之海也。胃大一尺五寸,径五寸,长二尺六寸。横屈受水谷三斗五升,其中之谷常留二斗,水一斗五升而满。是经多气多血。难经曰∶胃重二斤一两。脾图(图)遗篇刺法论曰∶脾为谏议之官,知周出焉...
...病治方;卷八-九再论痈疽、发背疔疮证治;卷十-十一为急救及妇、儿科杂病治方。本书论述痈疽阴阳虚实甚详,保存了不少民间验方。但体例较零乱,书中又杂有道家色彩。吓(hè,音贺)痈病名。指生于脐上三寸建里穴处之腹皮痈。出《外科大成》卷二。亦名赫痈...
...是,苟用砭石也。第三失者,不适病患之情,不明此类之义也。第四失者,不究始时致病之由,妄持寸口之脉,不中病情伪指病名也。)...
...认为五脏虚弱,过食肥甘,情志失调是引起消渴的原因,而内热是其主要病机。《金匮要略》立专篇讨论,·并最早提出治疗方药。 《山药,结果显效17例(70.8%),有效6例,总有效率95.8%,效果优于对照组[四川中医1997;(11):51]。...
...世祖命其“掌西域星历、医药二司事,后改广惠司。”《元史》第八卷载:至元十年春正月,“改回回爱薛所立京师医药院,名广惠司。”故广惠司应在公元1273年就已名实俱在了。(近人另有1268、1273年之说)其任务有三:一是修制御用回回药物;二是负责...
...初运∶少角(木),大寒日起,至后七十三日另五刻止。二运∶太征(火),春分后第三日起。三运∶少宫(土),芒种后十日起。四运∶太商(金),处暑后第七日起。五运∶少羽(水),立冬后第四日起。...
...小儿蓝贾第鞭毛虫病,小儿旅游者腹泻 蓝氏贾第鞭毛虫病现通称贾第虫病(giardiasis),是由蓝氏贾第鞭毛虫(giardia lambila)寄生在人体小肠引起的原虫性疾患。临床上以腹泻、腹痛及腹胀等为主要表现,并可引起胆囊炎、胆管炎及...
...《阴阳类论篇》曰∶三阳为经,二阳为维,一阳为游部,此知五脏终始。三阳为表,二阳为里,一阴至绝作朔晦,却具合以正其理。(此言六经为人身之表里,以太阳、太阴为贵也。三阳者,足太阳膀胱经也。从目内 上头分为四道,下项并正别脉,上下六道,以行于背...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