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血气有虚实,疮疡所发有轻重,治疗之法有攻补。元戎云∶若人气血壅盛,荣卫充满,抑遏不行,腐化而为痈者,当泄之,以夺盛热之气。若人饮食少思,精神衰弱,荣卫短涩,寒搏而为痈者当补之,以接虚怯之气。丹溪先生云∶肿疡内外皆虚,宜以补接行散为主。...
...局部情况,按病情的变化和发展,抓住主要矛盾,立法用药。疮疡外治法应根据疮疡初、中、后期分别辨证用药。初期宜箍围消肿,阳证者可选用金黄散、玉露散、金黄膏、玉露膏、太乙膏、千捶膏,可加掺红灵丹、阳毒内消散,或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新鲜草药捣烂外敷...
...不休曰经。此天元之正气。生万物者也。病在阴之阳者。刺络脉。(阳之阳者。皮肤中见络脉是也。)络脉者、奇邪也。在五脏部分者、为阴络。在六腑部分者、为阳络。缪刺论中说。交经刺之。宜三棱针出血。是其法也。病在阳者、命曰风。此病在阳言者。十二经受风也。...
...合并有肝、肾、心、肺、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严重疾病者; 6.智力低下,有精神症状不能配合治疗者。 技术操作方法 一、器械准备 针具:28号,1.5~2.5寸毫针,材质为不锈钢。 二、详细操作步骤 针刺取穴:风池、翳明、供血(风池穴直下1.5...
...《内经》云∶五脏不和,九窍不通,六腑不和,留结为痈。又云∶形伤痛,气伤肿。此则脏腑不和,疮发于外也。明矣!涂贴寒凉,岂能调和脏腑,宣通气血耶。设使肿痛热渴,脉滑数而有力,属纯阳,宜内用济阴丹,外用益阳散,则热毒自解,瘀滞自散。若似肿非肿,...
...(《素问·通评虚实论》)帝曰∶春亟治经络,夏亟治经俞,秋亟治六腑,冬则闭塞。闭塞者,用药而少针石也。(亟,急也。凡用针取病者,春宜治各经之络穴;夏宜治各经之俞穴;秋气未深,宜治六腑阳经之穴;冬寒阳气闭塞,脉不易行,故当用药而少施针石,此用...
...古代的针和灸是各自独立发展的,历史上专门施行灸法的医师称之为“灸师”,如唐代韩愈《谴疟鬼》诗说:“灸师施艾柱,酷如猎火围”。浙江有许多针灸医家偏重于灸法,其应用较为广泛。如闻人耆年的《备急灸论》是古代灸法专著之一。王执中的《针灸资生经》也...
...目录 《宣明论》鬼代丹 《惠直堂方》鬼代丹 《冯氏锦囊秘录》鬼代丹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宣明论》卷十五:鬼代丹【别名】神让散【处方】无名异(研)、没药(研)、乳香(研)、自然铜(醋淬、研)、地龙(去土)、木鳖子(去壳)各等分。【...
...夫疫乃热病也,邪气内郁,阳气不得宣布,积阳为火,阴血每为热搏,暴解之后,余焰尚在,阴血未复,大忌参、 、白术,得之反助其壅郁,余邪留伏,不惟目下淹缠,日后必变生异证,或周身痛痹,或四肢挛急,或流火结痰,或遍身疮疡,或两腿攒痛,或劳嗽涌痰,...
...病证名。疮疡患者兼见发热恶寒者。见《外科理例》卷一。多因荣卫不行,经络阻塞,疮毒焮发所致。治宜清热解毒兼解表,方用葛根汤,或升麻汤;若脓已成而见寒热者,则多为气血虚衰所致。治宜托里调补气血为要,方用四君子汤,加桂枝倍黄芪,或托里消毒散倍用...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