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白莽译。 〔148〕 “nation” 德语:“民族”或“国民”。鲁迅在《南腔北调集·了忘却的记念》中曾说:“夜里,我将译文和原文粗粗的对了一遍,知道除几处误译之外,还有一个故意的曲译。他像是不喜欢‘国民诗人’这个字的,都改成‘民众诗人...
...孤苦啦,因为这些无聊的形容词非但不能引人注意,反生厌恶。我切急要对先生说的,是我正在找个导师呵! 我所谓导师,不是说天天把书讲给我听,把道德……等指示我的,乃是正在找一个能给我一些真实的人生观的师傅! 大约一月前,我把嚣俄的《哀史》〔3〕念...
...师傅 father 对和尚、尼姑、道士的尊称 a polite form of address to a monk or nun 对有技艺者的尊称 master 请师父多加指教 国语辞典 老師的通稱。 水滸傳.第七十三回:「師父可救弟子則...
...丧:死去;考:父亲;妣:母亲。好像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 汉·扬雄《元后诔》:“享国六十,殂落而崩。四海伤怀,擗踊拊心,若丧考妣,遏密八音。” 单是提倡新式标点,就会有一大群人“~”。 ◎鲁迅《且介亭杂文·忆刘半农君》...
...四段论述《连珠》这种形式的作家作品及其写作特点。第五段讲上述三种以外的种种杂文名目,说明这些将分别在有关文体中论述。 刘勰认为这些杂文是“文章之枝派”,不属于文章的正体,写这种东西是文人从事写作之余的一种游戏。这看法显然是不正确的。当然,这...
...期。 初发表时共有四段,总题为《编完写起》。本篇原为第一、二段,下篇《长城》原为第四段;题名都是作者于编集时所加。第三段后编入《集外集》,仍题为《编完写起》。关于本篇,作者在一九二五年六月间与白波的通讯中曾有说明,可参看《集外集·田园思想》...
...分明。 这一篇是从日本堀口大学〔2〕的《腓立普短篇集》里译出的,是他的后期圆熟之作。但我所取的是篇中的深刻的讽喻,至于首尾的教训,大约出于作者的加特力教〔3〕思想,在我是也并不以为的确的。 一九二八年九月二十日。 【注解】 〔1〕本篇连同《...
...咬嚼之余-出自《集外集》 30、我来说“持中”的真相-出自《集外集》 31、“音乐”?-出自《集外集》 32、烽话五则-出自《集外集》 33、关于杨君袭来事件的辩正-出自《集外集》 34、记“杨树达”君的袭来-出自《集外集》 35、“说不出”...
...把那些盆景花草,都修理得好,盆盆可爱。 且不讲梅良玉的安身。列位,可知那和尚的出身吗?他乃是本府第一个大乡宦。弟兄二人,他爱习武,兄弟习文。他少年时,曾中了一个武探花及第职,特授御前保驾的都尉,官至三边总制,与那胡虏鞑靼交兵,屡战屡胜。那...
...《城与年》插图本小引〔1〕 一九三四年一月二十之夜,作《引玉集》的《后记》时,曾经引用一个木刻家为中国人而写的自传——“亚历克舍夫(NikolaiVasilievichAlekseev)。线画美术家。一八九四年生于丹堡(Tambovsky...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