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办法来治疗的,我是这样子的。 【解说】1956年干祖望所著的中国第一部《中医耳鼻喉科学》问世,1987年中华全国中医耳鼻喉科学会成立,他出任了第一任理事长,实践中干祖望推崇西医先进的检查手段,但在治疗上,他则强调应把中医的辨证论治放在首位...
...终将二十余载临证心得升华为一套系统、完整的现代糖尿病中医学术新论,填补了古代消渴理论认识方面的不足,提高了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从而解决了现代临床单纯中医药降糖的难题。 《糖络杂病论》的成稿不仅对于现代糖尿病学的中医临床意义重大,对于...
...一句中医怎么治本?或者中医通过什么来治本呢?这就回答不上了。其实,这个本还是阴阳,还是要在阴阳里面寻求。阴阳就是这样一个关系到方方面面的,最本始的东西。不知大家对阴阳有一个什么样的认识?是否达到了《内经》的高度?我在教授本科生和研究生时都...
...二)道家养生思想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家学说,是以老、庄为代表的。他们的学术思想在中医养生学的形成产生过一定的影响。道家所主张的“道”,是指天地万物的本质及其自然循环的规律。自作界万物处于经常的运动变化之中,道即是其基本法则。《道德经》中说:“人...
...学习中医。父亲教读《医学三字经》、《药性赋》、《濒湖脉学》及《医宗金鉴》中临床各科《心法要诀》等,要求张灿玾熟练背诵。对《黄帝内经》、《伤寒论》及《金匮要略》等经典医籍,亦选出部分重要条文,让他熟读,并参阅明、清以来重要医籍加以理解。当其祖父...
...“阴阳风雨晦明”等六气致病理论,是中医病因学的开端。 3.《黄帝内经》记载血流:“流行不止,环思不休”,比英国人于公元1628年发现血循环约早两年。 4.西汉名医淳于意(公元前215年至公元前150年)所写的25例医案,是最早的病史。最早的...
...清·宣统三年。1911~1914年塾师教读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史记》、《汉书》等典籍,在文史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14~1918年先生随其父余奉仙先生(“晚清苏北三大名医”之一)攻习中医经典名著《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嗡...
...中医药学会温长路教授指出,中医“治未病”说,在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就已经被提出来了。温教授说“未病”,不仅是指机体处于尚未发生疾病的时段及其状态,而且包括疾病在动态变化中可能出现的趋向和未来时段可能表现出的状态。中医“治未病”包括...
...针、灸、按摩是祖国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医养生学中的重要保健措施和方法。利用针、灸、按摩进行保健强身,是中医养生法的特色之一。...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