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塞。(为病脉。)沉甚、弦甚、数甚、涩甚,曰病,参见曰病,复见曰病,未去而去曰病,去而不去曰病,反者死。按脉与时违,须问有病无病。无病而得此,诚为可虞。(无病何因脉变,非无病也。不见其病耳,如受蠹之木,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不无...
...【方歌】阴证初起如粟大,不红不肿疙瘩僵,木硬不痛不焮热,疮根平大黯无光。七朝之后不溃腐,陷软无脓结空仓,疮上生衣如脱甲,孔中结子似含芳。紫黑脓稀多臭秽,若见七恶定知亡,须知此属纯阴证,虽有岐黄命不长。【注】凡痈疽初起,如粟米大之疙答,不红...
...病证名。指温热病最深重的阶段。多从营分传来,以伤阴、伤风、动血、耗血为特征。症见热甚,神昏谵语,或抽搐、吐血、衄血、便血,斑疹色紫暗,舌色深紫或绛,脉细数等。多涉及心、肝、肾三脏。外科疮疡阳证,也常有血分热毒之称,但意义不同。...
...内科论着。又名《内外伤辨》。三卷。金·李杲撰。刊于1247年。主要论述由于饮食劳倦所致疾病。卷上有辨阴证阳证、辨脉等13篇有关辨证的论述;卷中、卷下结合具体方药论述了以饮食劳倦为主的一些内科疾病的证治。现存多种明清刻本,1949年后有排...
...内科论着。又名《内外伤辨》。三卷。金·李杲撰。刊于1247年。主要论述由于饮食劳倦所致疾病。卷上有辨阴证阳证、辨脉等13篇有关辨证的论述;卷中、卷下结合具体方药论述了以饮食劳倦为主的一些内科疾病的证治。现存多种明清刻本,1949年后有排...
...内科论着。又名《内外伤辨》。三卷。金·李杲撰。刊于1247年。主要论述由于饮食劳倦所致疾病。卷上有辨阴证阳证、辨脉等13篇有关辨证的论述;卷中、卷下结合具体方药论述了以饮食劳倦为主的一些内科疾病的证治。现存多种明清刻本,1949年后有排...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阴证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如:在生理上,阴生于阳,阳生于阴,表现为阴阳互根;在病理上,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阴证可以转化为阳证,阳证也可以转化为阴证等。...
...至毒处,大为祛除,用至一斤,力量更大,又是补中兼散,则解阴毒,不伤阴气,所以建功,人勿见药之重,不敢轻试,负余殷殷济世之心也。若些小之证与非阴证,不必用此重剂,不可不知也。)又曰∶有四肢间或头面上,忽然生疽,头黑皮紫,疼痛异常,此阳证之毒也...
...姜汤合而用之,更有相得益彰之妙。【三诊】全身浮肿渐消,畏寒踡卧、头痛身痛均好转。崩漏止,月事趋于正常,淤块显著减少。舌质转红,仍偏淡,苔白滑,根腻渐退。病已明显好转,阳气渐复,阳升则阴长;但仍有脾湿肾寒之象。法宜扶阳和阴,补中益气。以甘草干...
...大如豆∶内大如拳,外大如拳,内大如盘,言外小而内实大也。然痈疽大毒,必辨其阴阳。有先阴变阳者,有先阳变阴者,有前后俱阳者,有前后俱阴者。阳证虽重而实轻,阴证虽轻而实重,先阴变阳者生,先阳变阴者死,何以知之?阳证形高硕而肿起,阴证形底平而陷下...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