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统论_《圣济总录》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论曰,咽门者,胃气之道路,喉咙者,肺气之往来,一身之中,气之升降出入,莫急乎是,详考经络流注,则咽喉所系,非特肺胃为然。故孙思邈曰,应五脏六腑往还,神气阴阳通塞之道也,人之气血,与天地相为流通,咽喉尤为出纳之要,故内经曰,喉主天气,咽主地...

http://zhongyibaodian.com/shengjizonglu/122-135-1.html

早上不生气,晚上不醉酒_起居养生_【中医宝典】

...唐代医神孙思邈在《养生铭》中提到“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其意思是,晚上不能醉酒,早上不要生气,这才是养生要诀。 在中医看来,酒性温,具有行、散的作用,而夜晚是人体阳气收敛的时间,夜醉会扰乱人体正常的生理规律,导致身体疾病丛生。同时,...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2641.html

夫妻隔床,寿命久长_【中医宝典】

...夫妻隔床,寿命久长。 要活九十九,不怕贤妻丑。 婆娘长的丑,活到九十九。 又爱不爱,活得自在;过分恩爱,死得必快。 上士别床,中士异被。 朝吃粥,夜独宿。 服药千朝,不如独宿一宵。 服药百付,不如独卧。 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引传说中活了...

http://zhongyibaodian.com/zs/40667.html

为医要德术兼备_【中医宝典】

...□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 “医乃仁术”为医界同仁之共识。明·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指出:“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古代医家均强调为医者必当医术求精,“凡为医师,当先读书,详检方...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9114.html

儿科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所论“脉法”和“病证”,有不少可取之处。在隋唐医学巨著中,均有一定篇幅的儿科专论。如《病源》卷45~50,集中论述小儿护养、杂病诸候,共255论,是最早小儿病源症侯学的专题论述。唐代孙思邈非常重视小儿,认为“夫生民之道,莫不以养小为大。”在...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53.htm

诸风状论_《黄帝内经太素》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校正云:“按孙思邈云:新食竟取风为胃风。”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先当风一日则病甚,头痛不可出内,至其风日则病少愈。首风状能有三:一曰头面多汗,二曰恶风,三曰诊候。不出者,不得游于庭也;不内者,不得在室也。平按:《甲乙》“头面多汗”作“头痛...

http://qihuangzhishu.com/106/144.htm

诸风状论_《黄帝内经太素》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校正云:“按孙思邈云:新食竟取风为胃风。”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先当风一日则病甚,头痛不可出内,至其风日则病少愈。首风状能有三:一曰头面多汗,二曰恶风,三曰诊候。不出者,不得游于庭也;不内者,不得在室也。平按:《甲乙》“头面多汗”作“头痛...

http://zhongyibaodian.com/taisuzhenben/106-29-2.html

孙思邈·伤寒例论_《增订叶评伤暑全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伤寒例论曰∶易称天地变化,各正性命,然则变化之迹无方,性命之功难测,故有炎凉寒燠,风雨晦冥,水旱妖灾,虫蝗怪异,四时八节,种种施化不同,七十二候,日月营运各别,终其晷,度得成年,是谓岁功毕矣。天地尚且如此,然在人安可无事?故人生天地之间,...

http://zhongyibaodian.com/zengdingyepingshangshuquanshu/778-8-2.html

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_【黄帝内经】

...2000年前,却揭示了许多现代科学正试图证实的与将要证实的成就。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大医家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均深受《内经》思想的熏陶和影响,无不刻苦研读之,深得其精要,而终成我国历史上的一代名医。 ...

http://wenxue360.com/huangdineijing/archives/168.html

蒲公草_《本草图经》_中医本草书籍_【岐黄之术】

...根茎白汁涂之,惟多涂立瘥止。此方出孙思邈《千金方》。其序云∶余以贞观五年七月十五日夜,以左手中指背触着庭木,至晓遂患痛不可忍。经十日,痛曰深,疮日高硕,色如熟小豆色。尝闻长者之论有此方,遂依治之。手下则愈,痛亦除,疮亦即瘥,未十日而平复。杨炎...

http://qihuangzhishu.com/940/350.htm

共找到1,90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