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临床上应用肝素治疗后所诱发的血小板减少症的病程过程,可以分为暂时性血小板减少和持久性血小板减少。 1.暂时性血小板减少 大多数发生在肝素治疗开始后,血小板立即减少,但是,一般不低于50×109/L。可能与肝素对血小板的诱导聚集作用有关...
...(一)治疗 尽管本病出血症状可能会很严重,但是,大多数患者可以存活到成年,出血发生时一般输注血小板悬液。注意口腔卫生,预防缺铁。脾切除和糖皮质激素无效。 (二)预后 本病治疗与血小板无力症基本相同,除对症治疗及必要时输注血小板外,尚无其他...
...传统中医的医疗手段,在古书中的记载是分为砭、针、灸、药四种方法。“砭”指刮痧和按摩的物理治疗方法,是四种方法之首,可见是各种方法中最重要的方法。除了“砭”的治疗效果可能特别好以外,由于它完全不需要特别的材料和工具,只要一双手或简单的刮痧板...
...血小板数超过40万个/mm3为血小板增多。...
...寿命是自己一点一滴努力来的(上) 2004年5月13日 作者: 寿命是自己一点一滴努力来的(上) ---南怀瑾老师最近常向身边的人推荐的一本书 作者简介 作者陈女士,现年62岁,于一九三九年出生在台湾省台中市。出生时因骨髓无造血功能,被判...
...血小板功能不全,血小板机能不全 血小板无力症,是一种遗传性出血病,特点为血细胞对多种生理诱聚剂反应低下或缺如,由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GPⅡb) 和(或)Ⅲa(GPⅢa)质或量的异常引起。...
...可分为两类:一是获得性,由电解质平衡失调(低血钾、低血钙、低血镁)、药物作用(奎尼丁、双异丙吡胺、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酚噻嗪,三环类抗忧郁药)、某些中风、二尖瓣脱垂等引起;一是先天性或家族性,或原因不明,狭义的QT间期延长综合征仅指此类...
...临床常需与以下疾病鉴别: (1)再生障碍性贫血:表现为发热、贫血、出血三大症状,肝、脾、淋巴结不大,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伴有贫血者相似,但一般贫血较重,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多减少,网织红细胞不高。骨髓红、粒系统生血功能减低,巨核细胞...
...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血小板数一般不超过600×109/L(60万/mm3),骨髓巨核细胞数增多,但其平均容积不是增大,而是减小,只及正常巨核细胞的2/3,血小板功能无明显缺陷,临床上除原发病的症状外,由血小板增多所致的出血及栓塞较少见。...
...P53基因象Rb基因,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例如它的活动终止肿瘤的形成,如果一个从他(她)的父母那里遗传到P53的一个功能性拷贝,那么他们就易感染癌,并常在成熟早期的各个组织中发展几个独立的肿瘤,但这条件是罕见的就如所知道...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