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_《中医养生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烦躁等情绪变化。因此,《素问气调》指出“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说明秋季养生首先要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以避肃杀之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我国古代民间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xiyiyangshengxue135/152-20-4.html

志第一百五十八 艺文_《宋史》

...澈《七科义状》一卷梦微《内典编要》十卷 《紫陵语》一卷 《大藏经音》卷 《真觉传》一卷 《浑混子》三卷解《宝藏》 《遗圣集》一卷 《菩提心记》一卷 《积元集》一卷 《相传杂语要》一卷 《德山集》一卷仰山、沩山语《会昌破胡集》一卷 《妙...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3820.html

诊脉_《经络全书》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生之分(《脉要精微》)。王海藏曰∶凡诊必先扪手心手背,手心热则内伤,手背热则外伤。次以脉别之,内伤手足不和,两胁俱热,先少阳也,从内之外者,先有形也;外伤一身尽热,先太阳也,自外之内者,先无形也。人迎、气口俱盛,或举按皆实,表发热而...

http://qihuangzhishu.com/729/123.htm

先秦诗卷_《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穆穆。唱於迎日之拜。○戴礼载下列三辞。不言祭天、祭地、迎日。〗 皇皇上天。照临下土。集地之灵。降甘风雨。(博物志作降甘雨。)庶物群生。各(博物志作咸。)得其所。靡今靡古。维予一人某敬拜皇天之祜。(戴礼作□右祭天辞。○戴礼公符。《诗...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9312.html

《素问》第七十八_【黄帝内经】

...不知比类,足以自乱,不足以自明,此治之三失也。 诊病不问其始,忧患饮食之失节,起居之过度,或伤于毒,不先言此,卒持寸口,何病能中,妄言作名,为粗所穷,此治之失也。 是以世人之语者,驰千里之外,不明尺寸之论,诊无人事,治数之道,从容之葆。 ...

http://wenxue360.com/huangdineijing/archives/78.html

摄生_《古今医统大全》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能生子也。气调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与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

http://zhongyibaodian.com/gujinyitongdaquan/336-14-4.html

《黄帝内经》中的暑天养生与防病_起居养生_【中医宝典】

...《黄帝内经·素问·气调》中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夏令三伏,自然界烈日炎炎,阳气旺盛,此时人体为了顺应天时,机体处于“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的境地,腠理开泄,...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2455.html

治未病更应知禁忌_【中医宝典】

...”的重要保障。《素问·气调》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强调预防在病之先。如何预防,这就必须实施先于病之禁忌。治未病之说,包括疾病微而未显(隐而未现)、显而未成(有轻微症状)、成而未发、发而未传、传而未变、变而未果,...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9288.html

五脏别论_《疡医大全》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五脏别论》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虽名为腑,不正与脏为表里。胆与肝合,而不同六腑之传泻。胞虽出纳,纳则受纳精气,出则化出形容,形容之出谓化极而生...

http://qihuangzhishu.com/344/17.htm

玉版要《素问》第十五_【黄帝内经】

...黄帝问曰:余闻揆度奇恒,所指不同,用之奈何?岐伯对曰:揆度者,度病之浅深也;奇恒者,言奇病也。请言道之至数,五色脉变,揆度奇恒,道在于一。 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至数之要,迫近以微,着之玉版,命曰合玉机。 容色见上下左右,各在其要...

http://wenxue360.com/huangdineijing/archives/15.html

共找到343,59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