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真传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综合性医书。清·高士宗撰述。1699年由高氏弟子据其讲稿记录整理而成。全书共43篇,阐述病因、病理、诊治要则、用药及辨药大略。作者学验俱中,其理论宗法内经难经伤寒论又兼采诸家之长。善于辨别疑似之证,力究疾病原委,治病反对...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927.htm

中风伤寒解_研经言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论于伤寒外称中风,各详其脉证于六经篇。病源谓之中风、伤寒,其论即取论中六经脉证。千金外台相承皆如此。泉案金匮有中风篇, 仲景不以此病同列于彼者,以此伤寒相似,痹、历节等不相似故也。巢氏以伤寒称之,最得其旨。...

http://qihuangzhishu.com/769/84.htm

战国至东汉时期(5)伤寒杂病论_医药溯源_【中医宝典】

...我国临证医学迅速发展的重要标志。 沿革流传 伤寒杂病论约成书于东汉末年的建安年间(公元200-210年),共十六卷,包括伤寒和杂病两部分。由于当时兵荒马乱,原著已散佚不全。但其中的伤寒部分,经西晋医家王叔和搜集整理,编成了伤寒论一书...

http://zhongyibaodian.com/suyuan/b34773.html

方证相对是辨证论治典范——兼熊兴江医师商榷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先生归纳了三大好处:“突出了方证的重点和优势;促进了方证的集合归纳;加强了辨证论治的速度,打开了通向伤寒论的大门。” 宋代林亿等金匮要略方论·序中亦提到“方证”这个关键词,即“尝以对方证对者,施之于人,其效若神。” “方证相对”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4269.html

附子的临床应用中毒解救_【中医宝典】

...。 古代医家经验 东汉张仲景为应用附子的大家。在其所著的伤寒论中的四逆汤,故又称“张仲景附子配伍法”。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6642.html

温病学说的发展成熟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论温疫论临证指南医案的成功经验,融汇贯通,根据叶天士所说“河间温热,须究三焦”,提出“温病自口鼻而入,鼻气通于肺,口气通于胃,肺病逆传,则为心包。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脾胃也。中焦病不治,传下焦肝肾也,始上焦,终下焦。”...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72.htm

学习传染病的目的任务_传染病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最终各自从个体群体方面,消灭传染病。我国古代医学家在防治传染病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古代称传染病为疫、疫疬、温疫、温病、伤寒等。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就详细阐述了有关对传染病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明末吴有性(又可)的温疫论,清代...

http://zhongyibaodian.com/chuanranbing/966-3-1.html

序三_本草新编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粤稽神农氏,首尝百草,悯生民夭折不救也,历代久远,叠婴兵燹,祖龙一炷,竹简化烬,虽医人诸书,诏告留存,士民畏秦法,尽弃毁靡遗,收藏汲冢,缮写讹舛,非复神农氏古本。嗣后医者多有附会,是本草在可信不可信间,近更创扬异说,竞尚阴寒,杀人草木...

http://zhongyibaodian.com/bencaoxinbian/624-6-0.html

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_医宗金鉴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伤寒论』后汉张机所着,发明『内经』奥旨者也。并不引古经一语,皆出心裁,理无不该,法无不备。盖古经皆有法无方。自此始有法有方。启万世之法程,诚医门之圣书。但世远残阙,多编次传写之误。今博集诸家注释,采其精粹,正其错□,删其驳杂,补其阙漏,...

http://zhongyibaodian.com/yizongjinjian/337-4-0.html

两宋时期基础医学的进展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了伤寒温病两方面的内容,前三卷论述伤寒,卷一为六经分证,卷二以法类证,卷三以病名证。主要例举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条文加以论述,也收入部分非仲景方。庞氏对伤寒病的认识有两个特点,其一是强调人体正气在伤寒发病中的决定性作用。所谓“...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3-4.html

共找到574,95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