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法的论文发表在《科学引文索引》(SCI)上。”由此可见邵老的学术影响。邵老不仅医术精湛,更是医德高尚。他把唐代名医孙思邈《大医精诚》中的“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名句,当作自己的座右铭,亲笔...
...我国各地的中药店,大多称为“堂”,什么“同仁堂”、“庆余堂”等等。这是出自汉末医圣张仲景“坐堂行医”的典故。张仲景从史书上看到扁鹊为人治病的故事,心里很受感动,就拜他的同乡、名医张伯祖为师,从那里学到很多东西。后来,他当了长沙太守,当时...
...原方基础上加了一味伏龙肝60克,用其先煎水,再煎药,另加水蛭胶囊口服。三诊时,患者服药近两个月,精神、面色进一步好转,未再有出血现象,复查各项化验检查指标均改善。遂再以原方进行调理。并嘱其节饮食,忌恚怒。肝硬化,中医归属于“癥积”范畴。张仲景...
...□ 单健民 江苏省阜宁县中医院 耆婆是古印度的一位名医,约生于公元前四世纪,恰与我国名医外台秘要》,就保留、应用耆婆方十余首。如“耆婆万病丸”、“耆婆治恶病方”、“耆婆汤”、“耆婆大士治人五脏六腑内万病及补养长生不老方”,并详细介绍了汤、...
...成肇仁编者按:湖北中医药大学成肇仁教授曾师从全国著名伤寒学家李培生教授,并为老中医田玉美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他在临床上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强调四诊合参,擅用经方思维治疗急症,本版将分三期予以介绍。 名医:成肇仁的更多内容... 成肇仁治急症...
...祖国医学历来重视审证求因,辨证论治。《素问. 至真要大论》就有“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的论述,陆师根据自己多年诊治经验得出:疾病的产生,必有其根本的原因,病机的变化,也有其关键所在,疾病症候虽然繁乱复杂,也有其主次真伪可辨,在疾病的发生...
...被推举为全国性中医师学会--中国医学会首届会长,并创刊全国第一份医学期刊--“医学报”,极力倡导中西医结合。蔡小荪老师的父亲香荪公也是一位蜚声沪上的名医,一贯急公好义,曾参加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为抗日救国作出不少贡献。还曾担任中国医学院...
...。”张学文的治学格言,道出他为人从医的远大志向,也彰显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张学文小传1935年,生于陕西汉中一中医世家1949年至1953年,随父学习,参加原汉中南郑县统一考试,以优异成绩出师1953年,进入原南郑县武乡镇“致和堂”诊所应诊...
...肾,肺为肾之母,虚者补其母,阴平阳秘,其病可愈。上世纪70年代末,某街道清洁女工,47岁,阴道出血50余天,色淡红,时多时少,淋漓不尽,患者神疲乏力,头昏肢软,小腹及下阴有下坠感。曾在某医院就诊,诊断为“子宫内膜增殖症”,血色素仅3.8克/...
...地民间常有串铃卖药的江湖土郎中,一手持串铃摇动,一手持招牌,上写“路顺堂”以及药名不等。他们往往掌握一两种民间疗法和秘方(包括草药、针灸、推拿及其他简易治疗方法)为人治病。也有些仅微通医术,略知药性,仗着口有佞才,看病时,目视其色,言善变化...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