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30~60mg,稳定后改用每月用药7天维持。随访观察4年余,血红蛋白保持在100~120g/L(10~12g/d1),症状消失,含铁粒幼红细胞大半消失。 1983~1986年浙江医大附属儿童医院报道了婴幼儿病例4例,均用维生素B6(...
...木贼 蝉壳(去足) 珍珠(末) 决明子(炒。各半两) 荆芥穗 川白芷 苍术(用米泔汁浸一宿,焙干。各二两) 羌活(一两)上件为末。炼蜜为丸如蝉子大。每服一丸,食后用荆芥汤嚼下。小儿斑疮眼,看儿大小加减,用蝉壳汤化下,食后服。《张氏家传》治...
...药平易不伤气血。大有神效。不可以为易而忽之。白矾 甘草(各一两)为末。每服二钱。不拘时冷水调下。更敷患处。《冯氏锦囊秘录》解毒散治毒先发肿者,名为痘母,十发九死。金银花(五两) 甘草(一两) 粘子 防风 荆芥 连翘 木通(各三钱) 酒水各一...
...杀鬼丸方。丹砂 雄黄(各别研) 龙骨 马目毒公 鬼箭(各五两) 鬼臼(二两) 赤小豆(三两) 芫青(一枚) 桃仁(百枚,去皮尖,熬,别研)上九味捣、下筛,细绢筛,和诸药拌,令和调后内蜡和之,大如弹丸,绛囊盛之。系臂,男左女右,小儿系头。合药勿...
...《巢氏病源》惊候∶小儿惊者,由血气不和,热实在内,心神不定。所以发惊甚者,掣缩变成痫。又小儿变蒸亦微惊,所以然者,亦由热气所为。但须微发惊以长血脉,不欲大惊,大惊乃灸惊脉。若五、六十日灸者,惊复更甚。生百日后,灸惊脉乃善耳。《小儿形证论》...
...《巢氏病源》小儿 火丹候∶丹发于臂、背、谷道者,谓之 火丹也。《颅囟经》 火丹从背甲起。上用生麻油合猪槽下泥,涂之。《婴孺》治 火丹发从背起,或走两足,赤如火方。景天草(十两) 真珠(一分)上和杵为泥,封丹上。《婴孺》治丹入腹及下至卵者...
...《证治准绳·幼科》土鬼丹《灵苑方》治土鬼丹,此病初发如汤泡,顷刻则大,连发不已,或至数处,便能致困,宜速治之方赤足蜈蚣(一条) 鸡肠草 金荞麦(各一分) 铜绿(一钱) 麝香(少许)上为末。如患者用针穿破,却用针眼上度药在丹内上面,用醋面...
...国语辞典 容貌姣好的少年或少女。 楚辭.屈原.九歌.少司命:「竦長劍兮擁幼艾。」 幼者與長者。 唐.白居易.畫西方幀記:「無賢愚,無貴賤,無幼艾。」...
...二钱)上为末粉,粟米煮糊为丸,如此○大。婴孩每一丸分三服,三、二岁每一丸分二服,四、五岁每服一丸,薄荷、蜜、热水磨下。钱乙论升麻葛根汤 治伤寒、温疫,风热、壮热,头痛、肢体痛,疮疹已发未发,并宜服之。升麻 干葛(细锉) 芍药 甘草(炙,锉)...
...一钱) 升麻(五分) 白芷 柴胡(各七分) 穿山甲(二钱,炙黄)水姜煎服。下后斑渐出,复大下,斑毒复隐,反加循衣摸床,撮空理线,脉渐微者危,本方加人参一钱,补不及者死。若未下而先发斑者,设有下证,少与承气,须从缓下。...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