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遇此等卒暴之病,必须审问曾否醉饱过度,有此,加以气口脉紧盛,且作食滞治之。先煎盐汤探吐其食,挟痰者瓜蒂散(见伤饮食)吐之。醒后察审,如挟有风寒之证,以藿香正气散(见中风)解之;如挟气滞者,以八味顺气散(见中气)调之;若别无他证,只用平胃散...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厥阴中风,脉微浮,为欲愈;不浮,为未愈。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厥阴病,渴欲饮水者,少少与之,愈。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虚家亦然。伤寒先厥,后发热而利者,必自止。...
...有阴证杂阳.有阴阳错杂非细心体认.恶能窥其万一.今人辄畏仲景书难读.而从事于后世之方书.是犹涉海问津.从仲景伤寒入手.始觉甚难.久之则其易焉者至矣从后世方书入手.始觉甚易.久之则其难焉者至矣.总之凡病不外此六经.能解仲景六经辨证之法.可以识...
...厥阴中风.脉微浮为欲愈.不浮为未愈.此厥阴经自受风邪之证.脉微为邪气少.浮为病在经.经病而邪少.故为欲愈.或始先脉不微浮.继乃转而为浮者.为自阴之阳之候.亦为欲愈.所谓阴病得阳脉者生是也.然必兼有发热微汗等候.仲景不言者.以脉该证也.若不...
...①指突然发生的急重疾病。《灵枢·岁露论》:“然有卒病者,其何故也。”②指新病。与旧病相对而言。《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阴阳大论云:春气温和,夏气暑热,秋气清凉,冬气冷冽,此则四时正气之序也。 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固密,则不伤于寒。触冒之者,乃名伤寒耳。 其伤于四时之气,皆能为病。 以伤寒为毒者,以其最成杀厉之气也。 中而即病者,名曰伤寒;不即病者,寒...
...阴阳大论云:春气温和,夏气暑热,秋气清凉,冬气冷冽,此则四时正气之序也。 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固密,则不伤于寒。触冒之者,乃名伤寒耳。 其伤于四时之气,皆能为病。 以伤寒为毒者,以其最成杀厉之气也。 中而即病者,名曰伤寒;不即病者,寒...
...小如豆粒,皮肉燥痛,左右走身中,卒然而起,此风邪挟毒所成。其亦似射工毒。初得无常处,多恻恻痛,不即治,毒入腹,烦闷恶寒即杀人。久不瘥,则变作 。八、肿核候凡肿,挟风冷则不消,而结成核也。九、气肿候气肿者,其状如痈,无头虚肿,色不变,皮上急痛...
...四方 阳明中篇 计四方 少阳篇 计二方 合病篇 计五方 痰病篇 太阴篇 计二方 少阴前篇 计八方 少阴后篇 计八方 厥阴上篇 计三方 厥阴中篇 计二方 厥阴下篇 计一方 过经不解 计一方 差后劳复食复 计四方 阴阳易病 计一方 伤寒恒论卷一 ...
...不可妄下也。【阐释】 过去很多注解伤寒论者,认为此条是厥阴病的提纲,其实非也。仅是厥阴病上热下寒之证,亦即郑氏所说:“寒热错杂之候也”。如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就是上热证状;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就是下寒证状。并不包括本篇厥热...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