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景隆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明代医学家。号梅窗居士,少习举子业不第,遂转而攻,遂精医理。因鉴于历代对朱丹溪之“迂而不遵”,乃取各家之长,参以己见,着《脉传授心法》一卷。此书未见行世。...

http://qihuangzhishu.com/194/1218.htm

叶劲秋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近现代医家(1900-1955年)。字秋渔,浙江嘉善县人。早年毕业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后任上海中国医学院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尝任上海市卫生局中医编审委员。对中医理论问题颇有研究,着亦颇多,如《中医基础》、《临直觉诊断学》、《...

http://qihuangzhishu.com/195/2809.htm

、撰、辑_史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在医书作者之下,有时加一“”字,实际上即是编写,“”意指学习,谦虚之词。撰,也是编写的意思。辑。是编辑,聚集,如《神农本草经》原书已佚,清孙星衍等从《证类本草》中摘出成书(公元1799年),称为辑本。 ...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xuezhuanji-1997.html

通》节文_《旨绪余》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生生子曰∶余尝称宋儒谓为人子不可不知为知言已,观《韩氏通》,益斯言为匪欺也。韩飞霞为亲习医,而余泽遍物,阅其集方楷当,而修制合宜,其投剂多奇中,有以哉!余惧其术没没也,用采其论药数款附于集,令后人识有韩飞霞云。...

http://qihuangzhishu.com/742/63.htm

方论(三十八)_《中国籍考》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以方纪托序平涵。方纪先病机。次凡例。次主治虚实。次经引各。而悉约以韵语。语又错出。赋偶长短。古近之间班班如也。〔万氏(全)保命歌括〕明志三十五卷 存〔朱氏(东山)立命元龟〕藏目录七卷 未见〔徐氏(敬弘)医家汇论〕藏目录二卷 未见〔万氏...

http://qihuangzhishu.com/485/121.htm

_《增订叶评伤暑全书》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独得其解,批 中窍,转丸游刃之技,力追古名流已,工医者所当时披诵而潜玩者也,治方见后。霖按∶暑论治,此篇要言不烦,可作《门棒喝》,然未若仲景治 精简也。第一节言暑总纲论曰∶太阳中,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已洒洒然毛耸,...

http://qihuangzhishu.com/778/10.htm

脉象的变动与病()的机理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的。但是,由于脉自《脉经》以来,对于脉象主病基本上只是以脉“列”病(列)的方法,并没有使脉法在整个辨证的方法中合理地予以运用,最重要的是在病机问题上脉诊几乎没有发挥作用的余地,其原因在于《脉经》以来是以脉为主体列出有关病证,而不是在整个...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87.html

崩漏标本治_《塘医话》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热已除,更宜补血气以端其本,加减补中益气汤主之。要知崩漏皆由中气虚,不能受敛其血,加以积热在里,迫血妄行,或不时血下,或忽然暴下,为崩为漏,此初起,宜先止血以塞其流,急则治其标也。血既止矣,如不清源,则滔天之势,必不可遏。热既清矣,如不端...

http://qihuangzhishu.com/269/13.htm

序_《阴证略例》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后。今从先生得所书主治次第,谨编如下方,亦足以愚者之不知者。文之姓宋氏,讳廷圭,长平人,世亦号善云。岁癸卯冬十一月中浣日王官麻革信之谨题...

http://qihuangzhishu.com/871/2.htm

方论(十二)_《中国籍考》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方氏(广)伤寒书〕未见徐春甫曰。方广。字约之。号古庵。新安休阳人。常游河洛。寓陈留。名著中原。所集丹溪心法附余。脉药治。伤寒地理等书行世。周斯曰。方约之着伤寒书。先儒称为集大成。(伤寒正宗序)〔刘氏(全德)伤寒神镜〕藏目录一卷 未见...

http://qihuangzhishu.com/485/69.htm

共找到126,25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