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守旧_《思考中医》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的学习,使我们在实质上接近它呢?接近它,其实就接近了这些大师,我们通过学习经典,最后把我们自己造就成了雷公、少俞、少师,这有什么不好呢?我想这是我们学习经典的最根本的意义。张仲景在序言的下一段文字中接着谈到:“观今之,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

http://qihuangzhishu.com/145/27.htm

中医养生的地位和任务_《中医养生》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之术】

...中医养生的基本思想是强身防病,强调正气作用,防微杜渐治未病;把握生命和健康的整体观念及辨证思想;重视心理因素,贯穿始终;把人类、社会和环境联系起来,去理解和对待人体的健康和疾病。当代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模式演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

http://qihuangzhishu.com/152/4.htm

序一_《经国小》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尝谓吴陵刘氏纯所辑玉机微义以发明之.复采集名论为初教之资也.并刻之.名曰经国小.以传其书.首本草.次脉诀.次经络.次病机.次治法.次运气.凡六卷.一本于素问灵枢难经.及张仲景王叔和至近代刘守真张洁古李明之朱仲修诸家之书.撮其切要.缀为...

http://qihuangzhishu.com/941/2.htm

序二_《医学指归》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在在处处有灵物阴护”,祚谓是编亦然,必传于世无疑也,故乐为之序。咸丰元年岁在辛亥闰八月上浣山李福祚顿首撰吾友双湖先生所遗《医学指归》一书,其子小湖暨诸昆季付之梓而公诸世,嘱宜叙,宜不知,何叙为?然先生所以业之故,惟宜知之且悉。初至兴...

http://qihuangzhishu.com/843/3.htm

医道_《古今统大全》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犹自暴自弃甘于沟壑者,何异哉?(本集)□为司命之寄,不可权饰妄造,所以不三世,不服其药,九折臂者,乃成良医,盖谓功精深故也。今之承藉者,多恃KT 名价,不能精心研习。京邑诸人皆尚声誉,不取实学,闻风竞奖。其新学该博而名称未播,以为始习...

http://qihuangzhishu.com/336/86.htm

_《知言》

...胡子曰:孔子十五而志于,何学也?曰大学也,所以修身、齐家、洽国、平天下之道也。孔子三十而立,何立也?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不退转也。孔子四十而不惑,何不惑也?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卓然立乎万物之表...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1848.html

辽夏金元时期医学家传记_中医文化中发展_【中医宝典】

...、李东垣、张于和之,遂以经义解诸家之说传授丹溪。朱氏学成后返归乡里,数年之间,名大振。 丹溪精于文字及古代哲学,善以《周易》、《礼记》等书中的哲学思想与《内经》相联系,于医学理论颇有建树,尤其是他提出的“阳有余阴不足沦”及“相火论”,对...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35.html

食疗的发展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隋唐时期我国食疗有了长足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食疗思想的发展1、洞晓病源”食治为先:隋唐医家在临证实践中,重视食治食养,《千金要方·食冶》继承了《内经》的食疗思想,提倡临床诊疗应“洞晓病源”,食治为先。强调食治的优点...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62.htm

天津中一附院院长韩景献_中医针灸知识_【中医宝典】

...天津中一附属医院院长韩景献 手记:在采访韩景献院长前,我查看了一些关于他的报道文章,对他个人而言,笔墨最多的描述是:谦谦学者、儒雅风度;对于他研究专长的描述:国内引进老化鼠第一人,杏林神针;而对他作为一院之长的管理描述是:制度严谨、公平...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b36660.html

中医儿科发展简史_【中医宝典】

...儿科的现代化,将会随着整个中医学的现代化而逐步实现。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283.html

共找到83,88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