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一十则)《脉诀》左寸下指法如六菽(大豆也)之重,(仍以其人之肥瘦为别)为心本位。(在指顶为阴、为心,在指节为阳、为小肠。余皆仿此)。五菽以下,七菽以上,皆心与小肠络脉也。关以十二菽为肝胆本位,尺以至骨为肾、膀胱本位;右寸三菽为肺、大肠...
...)(《金匮要略·水气病》)“紧则为寒”(《金匮要略·黄疸篇》)。张景岳《类经》则提出“气口候阴,人迎候阳”《素问·六节脏象论》云:“人迎与寸口俱盛四倍已上为关格,关格之脉羸,不能极于天地之精气,则死矣。”即以人迎,寸口合参判断疾病,皆说明人...
...脉学著作。简称《脉诀启悟》。一卷,原题清·徐灵胎撰。本书首论诊法,次分述浮、沉、迟、数、滑、涩、虚、实等28脉,各辨其形象、主病、寸关尺、虚实、兼脉、兼象等。每脉均列“诊宗脉学”(盖摘录《诊宗三昧》之语)作为总结。本书刊入《徐灵胎医学全书...
...脉学著作。简称《脉诀启悟》。一卷,原题清·徐灵胎撰。本书首论诊法,次分述浮、沉、迟、数、滑、涩、虚、实等28脉,各辨其形象、主病、寸关尺、虚实、兼脉、兼象等。每脉均列“诊宗脉学”(盖摘录《诊宗三昧》之语)作为总结。本书刊入《徐灵胎医学全书...
....沉微则补阴.浮微则补阳.调补之道.以此为准.凡得是脉.必羸弱气虚为宜.故风劳气虚之病.多得是脉.柳氏曰.脉分四时.春夏发生长旺.畏见此脉.秋冬见尚庶几.又曰人禀气以生.若微脉太过.阳亏气乏.何足以生.指下寻之有若无.漩之败血小肠虚.崩中日...
...小大等及其浮沉等者,病难已也。(气口候阴,人迎候阳、故春夏人迎微大,秋冬寸口微大,此阴阳表里之分也。若寸口人迎大小浮沉相等者,非偏于阴则偏于阳,此病之所以难已。五色篇与此稍同,见前三十二。)女子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手少阴,左寸心脉也。此...
...作者:李中梓 朝代:明 年份:公元1642年 卷一 脉之名义 气口独以为五脏主 脉辨至数 日夜五十营 诊贵平旦 寸关尺之义 三焦分发三部 重轻审察 阴阳辨别 内经分发脏腑定位 六气分合六部时日诊候之图 政运有不应之脉 人迎气口 脉分四时六...
...作者:李中梓 朝代:明 年份:公元1642年 卷一 脉之名义 气口独以为五脏主 脉辨至数 日夜五十营 诊贵平旦 寸关尺之义 三焦分发三部 重轻审察 阴阳辨别 内经分发脏腑定位 六气分合六部时日诊候之图 政运有不应之脉 人迎气口 脉分四时六...
...春夏死.青色见人中者.肝有病.入目者.秋死.黑色见颧上者.肾有病.入耳者.六月死.赤色见颐者.心有病.入口者.冬死.盖以五脏五色.各入本脏门户.至被克之时为死期.脉诀四句分作二处.本论一理.今移相附.添赤去起以备五色脉.改兼为穿.以明色入门...
...关键词:《古医籍各家证治诀微》 书评 ——读江一平等主编《古医籍各家证治诀微》之后 《古医籍各家证治诀微》又名《古医籍图书诀微》,本书通过古代医籍文献,探讨各家的证治的诀窍与微奥之处,使读者能在中医、针灸、各家学说诸方面有所受益与启迪。...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