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_《韩氏医通》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凡一十则)《》左寸下指法如六菽(大豆也)之重,(仍以其人之肥瘦为别)为心本位。(在指顶为阴、为心,在指节为阳、为小肠。余皆仿此)。五菽以下,七菽以上,皆心与小肠络脉也。关以十二菽为肝胆本位,尺以至骨为肾、膀胱本位;右寸三菽为肺、大肠...

http://qihuangzhishu.com/236/6.htm

先兆的临床意义_《中医疾病预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金匮要略·水气病》)“紧则为寒”(《金匮要略·黄疸篇》)。张景岳《类经》则提出“气口候阴,迎候阳”《素问·六节脏象论》云:“与寸口俱盛四倍已上为关格,关格之羸,不能极于天地之精气,则死矣。”即以,寸口合参判断疾病,皆说明...

http://qihuangzhishu.com/128/129.htm

启悟注释》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学著作。简称《启悟》。一卷,原题清·徐灵胎撰。本书首论诊法,次述浮、沉、迟、数、滑、涩、虚、实等28,各辨其形象、主病、寸关尺、虚实、兼、兼象等。每均列“诊宗脉学”(盖摘录《诊宗三昧》之语)作为总结。本书刊入《徐灵胎医学全书...

http://qihuangzhishu.com/191/1995.htm

启悟注释》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学著作。简称《启悟》。一卷,原题清·徐灵胎撰。本书首论诊法,次述浮、沉、迟、数、滑、涩、虚、实等28,各辨其形象、主病、寸关尺、虚实、兼、兼象等。每均列“诊宗脉学”(盖摘录《诊宗三昧》之语)作为总结。本书刊入《徐灵胎医学全书...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647.htm

八里_《刊误》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沉微则补阴.浮微则补阳.调补之道.以此为准.凡得是.必羸弱气虚为宜.故风劳气虚之病.多得是.柳氏曰.四时.春夏发生长旺.畏见此.秋冬见尚庶几.又曰禀气以生.若微太过.阳亏气乏.何足以生.指下寻之有若无.漩之败血小肠虚.崩中日...

http://qihuangzhishu.com/943/31.htm

诸诊_《类经》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小大等及其浮沉等者,病难已也。(气口候阴,迎候阳、故春夏微大,秋冬寸口微大,此阴阳表里之也。若寸口大小浮沉相等者,非偏于阴则偏于阳,此病之所以难已。五色篇与此稍同,见前三十二。)女子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手少阴,左寸心也。此...

http://qihuangzhishu.com/481/86.htm

《诊家正眼》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作者:李中梓 朝代:明 年份:公元1642年 卷一 之名义 气口独以为五脏主 辨至数 日夜五十营 诊贵平旦 寸关尺之义 三焦分发三部 重轻审察 阴阳辨别 内经分发脏腑定位 六气分合六部时日诊候之图 政运有不应之 气口 四时六...

http://qihuangzhishu.com/801/index.htm

《诊家正眼》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作者:李中梓 朝代:明 年份:公元1642年 卷一 之名义 气口独以为五脏主 辨至数 日夜五十营 诊贵平旦 寸关尺之义 三焦分发三部 重轻审察 阴阳辨别 内经分发脏腑定位 六气分合六部时日诊候之图 政运有不应之 气口 四时六...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azhengyan/index.html

察色观病患生死候歌_《刊误》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春夏死.青色见中者.肝有病.入目者.秋死.黑色见颧上者.肾有病.入耳者.六月死.赤色见颐者.心有病.入口者.冬死.盖以五脏五色.各入本脏门户.至被克之时为死期.四句分作二处.本论一理.今移相附.添赤去起以备五色.改兼为穿.以明色入门...

http://zhongyibaodian.com/maijuekanwu/943-8-10.html

证治微启灵知_【中医宝典】

...关键词:《古医籍各家证治微》 书评 ——读江一平等主编《古医籍各家证治微》之后 《古医籍各家证治微》又名《古医籍图书微》,本书通过古代医籍文献,探讨各家的证治的诀窍与微奥之处,使读者能在中医、针灸、各家学说诸方面有所受益与启迪。...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615.html

共找到347,24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