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喘之病,有寒热虚实之分,新感沉痼之辨,故辨证之法,各有特征要领,在肺者为气上逆,在脾者痰饮阻气,在肾者虚不纳气,机理悬殊,证候亦异,惟其平喘共论耳。著名老中医颜德馨教授在五十余年临床中,对平喘积累了极其宝贵的经验。本文就颜老常用平喘三法...
...、科研、教学之余,他还著书立说,笔耕不辍,将经验方研制开发成治癌新药。 如已获国家批准的治疗肺癌中药新药《金复康口服液》、《正得康胶囊》和外贴治疗癌性疼痛的《蟾酥膏巴布剂》。发表学术论文98篇,主要有《中医扶正法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疾病治疗中,参入育肾调冲的周期调治方法,进一步提高了治效。由此而感,蔡师指出,中医妇科源远流长,长期以来其专于辨证施治的论治方法颇具特色和疗效。然近年来,随着疾病谱的改变,这种古老单一的辨证方法受到了冲击和挑战,如何将中医宏观辨证与西医微观辨...
...中风急脱症选用酸敛之品,而在治疗中风后遗症亦加用酸敛之品,张锡纯善用生白芍,朱良春易用乌梅,法同而药异。乌梅敛肝舒脾,治脱疗瘫,疗效确切。朱良春研究和应用张锡纯氏效方常有创见,如自拟“加减镇肝熄风汤”药用怀牛膝、生赭石各30克,生龙牡、乌梅...
...无疑矣。魏荔彤曰:此重在预防下利,而非辨寒热也。玩「若」字、「欲」字,可见其辨寒邪者,自有别法。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注】凡自利而渴者,里有热,属阳也。若自利不渴,则为里有寒,属阴也。今自利不渴,知为太阴本...
...燔者。则阴已先尽。何阳可回耶。故见厥除热。存津液元气于什一。已失之晚。况敢助阳劫阴乎。证治方云。若证未辨阴阳。且与四顺丸试之。直指方云。未辨疑似。且与理中丸试之。亦可见从前未透此关。纵有深心。无可奈何耳。因为子辈详辨。并以告后之业医者。胡卣...
...治规律的揭示。 教科书,是对某一学科某一专业知识的基本概括,而辨证分型作为中医临床教科书的基本框架,表达的是疾病辨治的基本方略,体现的是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基本模式。 有利于把握疾病证治规律 认识疾病并掌握疾病的辨治,就要对疾病的证治规律有...
...脉微涩者,本是霍乱,今是伤寒,却四、五日至阴经上,转入阴必利,本呕下利者,不可治也。欲似大便而反失气,仍不利者,此属阳明也,便必□,十三日愈,所以然者,经尽故也。【注】此承上条辨发热、头痛、身疼、恶寒、吐利等证,为类伤寒之义也。若有前证而脉...
...直接影响,能否准确、完整地将之落实到每一个病案中,是诊疗成败的关键。试将“辨证论治十法”细化于书写现代中医病案中,为规范辨证论治、中医诊疗文书档案作参考。 古代中医诊籍的由来 诊籍,即病案。诊者,诊治也;籍者,记录也,记录着一个病案诊治的过程...
...□ 张文选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证”不是客观的 辨证论治方法着重强调的是“证”。何为“证”?现行《中医基础理论》的概念为:“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关于辨证,通行的认识是:“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