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结构_《人体解剖学》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1.皮肤颈部的皮肤较薄,活动性较大,横纹明显,手术时,宜作横切口,以利愈合。2.筋膜颈部的筋膜一般较薄,含有少量脂肪,在颈前部和颈外侧部筋膜内含有颈阔肌。筋膜内还有静脉、淋巴结和皮神经,均位于颈阔肌的深面。(一)颈阔肌...

http://qihuangzhishu.com/970/307.htm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_《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_中医金匮书籍_【岐黄之术】

...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详见《伤寒论·少阳篇》内,不复释。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治之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详见《伤寒论·少阳篇》内,不复释。妇人中风...

http://qihuangzhishu.com/666/29.htm

治法_《石室秘录》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论细小疾病天师曰∶者,因病未深而治之,不必深治之者也。如人患细小疾病。何必张皇而用人参,惊惧而加桂、附。饮食不调,用六君子可也∶头痛,用小柴胡汤可也∶咳嗽,用逍遥散可也;水泻,用五苓散可也∶腹痛,用小建中汤可也;两肋饱闷,亦用逍遥散可...

http://qihuangzhishu.com/638/65.htm

伤寒论辑义》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聿修堂医学丛书》之一。七卷。日本·丹波元简撰于1801年。作者采辑从成元己以下数十家的注释加以折衷归纳,并结合个人心得,逐条阐析《伤寒论》原文。其原文则依宋·高保衡、林忆校订本。作者发挥其语言文字学功底,考核比较精详;方解部分...

http://qihuangzhishu.com/193/2125.htm

伤寒论辑义》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聿修堂医学丛书》之一。七卷。日本·丹波元简撰于1801年。作者采辑从成元己以下数十家的注释加以折衷归纳,并结合个人心得,逐条阐析《伤寒论》原文。其原文则依宋·高保衡、林忆校订本。作者发挥其语言文字学功底,考核比较精详;方解部分...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435.htm

周扬俊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详加阐释。康熙十六年(1677年)取《伤寒论条辨》、《尚论篇》,附以己见,编成《伤寒论》十六卷。又补注《金匮方论衍义》而成《金匮玉函经二》二十二卷(1687年)。治血证,疗效甚着。推崇《十药神书》,康熙二十六年予以加注刊行。...

http://qihuangzhishu.com/196/644.htm

伤寒论难读并宜补大旨_《伤寒补例》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医惟实事.弗尚空谈.仲景书.所以传世不朽者.以其言皆实事.百家莫及也.然缺略难读.尤在叙证太简.常与方药不相对.近贤多以方释证.惟成氏能先证后药.亦未能大畅厥旨.非成氏拙于注释.实仲景之文.有难释者也.前人谓初学.必先读伤寒论.以立根本....

http://qihuangzhishu.com/261/4.htm

静脉炎_《默克家庭诊疗手册》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静脉炎)指静脉内的炎症及血栓。身体的任何静脉均可发生静脉炎,但最常累及下肢静脉。静脉炎常发生在静脉曲张的患者,但大多数静脉曲张患者并不发生静脉炎。即使是轻微的损伤也可导致静脉炎。静脉炎与深静脉血栓不同,后者常有...

http://qihuangzhishu.com/1028/164.htm

结构_《人体解剖学》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筋膜内有皮神经、血管、淋巴管和淋巴结等。...

http://qihuangzhishu.com/970/171.htm

关注宋本《伤寒论》的俗字_【中医宝典】

...方法不同,于是造成了识别困难。研究俗字,是整理研究中医古籍的一项重要任务。 俗字的写法有一定规律可循。宋朝孙奕《示儿编》对俗字的书写规律有概括,可参。 赵开美本《伤寒论》“沉”作“沈”、“覆”作“復”既不是讹字,也不是俗字,附论于此。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8870.html

共找到81,69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