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临床各科成就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伤寒的研究、总结与发展秦汉及以前的“伤寒”概念几乎是温热病的同义语。它在医学中所占的地位逐渐上升的,所包含的实际内容逐渐扩大,其理论系统也逐步趋向成熟。东汉时期,伤寒的辨证施治体系达到了中医临床医学的高峰。《伤寒杂病论》中的伤寒学说...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0-4.html

明代的医学教育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等同,常有逃户现象,或于造册时贿赂官员改籍,统治者对此曾累加禁止。规定医生只有成为残废或年逾七十不堪应役时,才许放免。明代除此世医承继以培养医生外,官方医学教育也占有重要地位。、太医院医生的来源明代官方的最高医学机构为太医院,它除为皇室...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34.htm

三国两晋南北朝服石与炼丹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炼丹术是中国古代的种特殊方术,其目的是通过炼制某些自然矿石或金属,得到“神丹”或人工金银等长生不老药,因而又有“金丹术”“炼金术”、”黄白术”之称。炼丹术并不是古人追求长生不老的最初手段。中国古代盛行过多种长生不老术,服食、行气、房中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1-5.html

儿科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中医学温病的风温类似,该病可以用中医“肺闭”命名。这认识上的突破带动了整个中西医结合临床水平的提高,为现代医学疾病借鉴古代中医学辨证论治规律提供了理论指导,使得中西医结合事业得以与古代中医药文化衔接,为继承祖国医学遗产奠定了认识上的基础,为...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496.htm

药物学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实践经验的直接总结是极其珍贵的。元代瑞州(今江西省高安县)医学教授胡仕可选出若干常用药物按韵语编类歌括,元贞元年(1295)成《本草歌括》8卷,每药附七言歌括首,简述药物功能主治。...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13.htm

清代前中期医学入门书的空前发展与医学杂志的出现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一个新阵地。、启蒙医书清代医家编著的启蒙医书和方书为数颇多,影响后世较广的有:程国彭的《医学心悟》,集程氏研究历代名家医著心得及其三十年来的临证经验。全书条理清晰,论述言同意,深入浅出,选方切于实用,在临床医学入门书中影响较大。陈修园,...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86.htm

卷末 叙论_《读通鉴论》

...事理之实然哉? 统之为言,合而并之之谓也,因而续之之谓也。而天下之不合与不续也多矣!盖尝上推数千年中国之治乱以迄于今,凡三变矣。当其未变,固不知后之变也奚若,虽圣人弗能知也。商、周以上,有不可考者。而据三代以言之,其时万国各有其君,而天子...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4454.html

日本占领时期的台湾医学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日本占领时期之中医药学日本汉方医学源于中医药学,中医药学传入日本已有干余年历史,在日本曾有过巨大的发展,为日本人民的保健医疗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公元1868年,天皇睦仁实行明治维新,在医药卫生方面,祟尚追求西方医学,轻视排斥汉方(即...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307.htm

绪论_《预防医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是门独立的学科。它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预防医学针对人群中疾病发生发展规律,运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环境卫生科学理论、知识和技能研究社会和自然环境中影响健康和造成疾病的主要因素;应用...

http://zhongyibaodian.com/yufangyixue/960-3-0.html

气功和养生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 气功功法的研究气功这名词,据考证,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才有的,此前并无此名。据说此名与河北省的刘贵珍有关。他曾通过练内养功的方法,治好了自己的胃溃疡病,受到河北省及唐山市有关方面重视,并推广这方法以治疗各种慢性疾病。这情况也逐渐...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457.htm

共找到799,18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