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四大医之汪逢春_中医文化中医典故_【中医宝典】

...,每天必在清晨5:00起床,读佛经、打坐、读医书,每天饮食适量,作息按时,虽忙而不紊。他临终前正在打坐,笑而亡,无丝毫痛苦。汪老也是位桃李满天下中医教育家,现在的老中医吴子桢、谢子恒、赵绍琴等,都是他的学生。 ...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160.html

中医应能十人方_【中医宝典】

...□ 熊兴江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面对同一位患者,十中医可能就会开出十种不同的处方,并且往往都能有效”,这就是“十人十方”。这是当前业内对中医临床现状的认识之一。论及这现状形成的原因,很多人认为与医生的学识、修养、学术传承、经验...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4555.html

伤寒论方解上篇导言_《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本篇与伤寒论原文读法篇对照着读。读《伤寒论》者,只喜读方,最怕读文。文无理路可寻,方有病证可按也。虽有病证可按,仍无理路可寻。前代儒医徐灵胎谓《伤寒论》只可章读,不能整个读。夫所谓论者,乃整个论,非章论,如按章去读,不读整个,...

http://zhongyibaodian.com/yuanyundongdeguzhongyixue/1101-15-1.html

陈可冀_病证结合模式及临床运用探索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王阶 熊兴江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张兰凤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病、证关系研究是当前中西医结合研究的热点和关键。陈可冀院士在继承经典,传承名家基础上,主张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研究模式,该模式包括如下三种:中医辨病结合辨证论治模式;...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chenkeji/1345-3-1.html

不是守旧_《思考中医》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的学习,使我们在实质上接近它呢?接近它,其实就接近了这些大师,我们通过学习经典,最后把我们自己造就成了雷公、少俞、少师,这有什么不好呢?我想这是我们学习经典的最根本的意义。张仲景在序言的下段文字中接着谈到:“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

http://qihuangzhishu.com/145/27.htm

中医首重记诵——读《朱子读书法》有感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不断有切中病机的经文涌现心中,有信手拈来之感。 现代教育多讲究理解,多数学生用这种方法来学习中医,肤浅地理解了经文的字面意思,每本书学完了便束之高阁,上临床如盲头苍蝇,撞上条是条,渐行渐远,总难大成。朱子有“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69411.html

跟师学习--我们医学生涯的新起点 跟导师张琪教授学习的心得体会_中医文化中医思考_【中医宝典】

...,导师像座明亮的灯塔,照耀我们不断前进的道路。通过跟从导师的临证学习,同时学习导师著作,结合学习经典理论,在临床实践中不论遇到什么问题,我们总想方设法试图在导师的著作中求证,并及时通过电话、书信,以及当面请教,以不断提高中医辨证施治水平。...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852.html

参观中医药博物馆记趣_【中医宝典】

...中医药博物馆。御生堂我以前去过,于是决定陪她去看看北京中医药大学博物馆。 在博物馆门口,看到一个学生模样的青年,他手里拿着书,来回地踱着步子,嘴里念念有词,虽然听不清具体是什么,但可以辨别出是在背诵中医经典。他神情非常专注,很陶醉的表情,让旁观者也...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0322.html

舌诊时脉诊的冲击()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改为《脉诀》,其书之鄙谬,人人知之,然未能一一驳正也。至元戴启宗作刊误,字剖句,与之辨难,而后其伪妄始明。启宗书之精核,亦人人知之,然但斥赝本之非,尚未能详立法,明其何以是也。时珍乃撮举其父言闻《四诊发明》,著为此书,以正《脉决》之失。 ...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04.html

共找到867,03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