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度中医药科研方针确定_中药研究_【中医宝典】

...科研人才为重点,切实加强中医药继承与发展,不断推进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将成为今年专项申报方向和重点。 《指南》要求,中医基础研究重点为证候、脏象、经络、方剂、治则、治法等基础理论研究。要以产生新观点、新学说、新理论等理论性成果为目标。《...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1135.html

加强中医药治疗感染性疾病研究_【中医宝典】

...脑炎流行,中医以温病学理论为指导进行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从而中医药治疗急性感染性疾病引起了人们重视。此后,中医理法方药进一步广泛运用于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性感冒、麻疹、百日咳、急性细菌性痢疾、肠伤寒、钩端螺旋体病、各类...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363.html

中医七大流派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众多,影响最大,学术昌盛伤寒学派。 寒凉学派:又称河间派,金元大家刘完素主攻火热病机,提出“六气皆从火化”之说,创“火热论”,疗疾多用寒凉药物。他不仅对中医病机理论提高有很大贡献,并对后世创立温病学说大有启迪。因刘氏家住河间,又称河间学...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84.html

中西药联用现状与历史回顾_【中医宝典】

...求稳,用药是多多益善,中西医双保险。这些都是目前中西药合用主要因素。但关键是在于如何深入开展中西药联合运用临床和实验研究,扬长避短,经济安全,有效地使用中西药物,这将是适合我国国情,有着广阔前景研究课题。 中药在我国运用有几千年历史...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735.html

近代中医发展缓慢方法论原因分析_【中医宝典】

...近代西医学那样新型理论体系来。近代以来,经过两次西学东渐,近代西医解剖、生理、病理、微生物学等学科引入未能改变传统中医理论形态,个中原因固然多种,但其中很重要一条,那就是两种研究方法不同而导致两种不同理论体系难以通约。由于西医...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849.html

藏医药发展(第一阶段——历史上藏医药发展)_民族中医藏医_【中医宝典】

...藏医药发展(第一阶段——历史上藏医药发展) 第一阶段 藏医是藏族人民五大明(大五和小五共为十明。五小明:修辞学、辞藻学、韵律学、戏剧学、星象学;五大明:工艺学、医学、声律学、正理学、佛学。)之一优秀文化。是本民族历代祖先自古以来,在...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2763.html

《黄帝内经》具有现代魅力_【中医宝典】

...终其天年”。《内经》养生学说对我们研究医学心理学等之所以常常可以在古老经典里找到若干雏形,其道理盖出于此。正如美国当代物理学家惠勒所说:“历史中含有一切”。现代科学已逐渐由高度分析方法,趋向高度综合及综合与分析相结合方向,而中医学术...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0878.html

痤疮辨证施治与研究_【中医宝典】

...中医药研究概述 在传统肺热、风热、血热、湿热等痤疮发病理论基础上,部分医家提出冲任不调、肾阴不足、血瘀痰结等观点。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中医面疱可以归类为一种多发性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痤疮是一种临床常见多发性毛囊皮脂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5073.html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以及神经、循环、呼吸、消化、分泌、生殖等。在基础理论方面出现了一批以“生理”、“病理”、“诊断”等命名中医书籍和教材。l9世纪末直至20世纪40年代,否定中医主体文化、否定中医学思潮对中医基本理论进行了冲击,中医界奋起应战(详见第五章...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380.htm

中国医学通史绪论(二)_【中医宝典】

...存在价值。历代学者研究总结历史经验者颇不乏人,他们医史性著作虽有历史局限性,但均在不同程度上给予我们许多启示,例如司马迁《史记》中的《扁鹊仓公列传》,中国历代修史,为医学家立传,记述疾病流行,详列医学文献等,几乎成为必须遵循传统。特别...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737.html

共找到1,046,33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