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有3年。30年代初,考入上海国医学院,学院为5年制,插班入三年级。第2年又跳班入五年级,两年即获毕业。在学期间,得以师从陆渊雷、章次公诸名家。毕业后在上海行医,与医史、文献学家王吉民、龙伯坚、宋大仁等交游,并开始了他搜书藏书的人生历程。...
...本报讯(记者金永红)自广州、北京和上海等10个内地城市的居民能够以个人身份赴香港旅游后,内地赴港游客中到香港的私立医院看病和作健康体检的人数逐渐增多。 据香港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副秘书长姚纪中介绍,香港公立医院的门诊多是为市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 方松春 杨杏林 王春艳/ 余灜鳌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中国中医科学院 近年来,有关“海派中医”的研究和讨论日益得到各界重视,特别在中医界,关注和研究海派中医的文章和著作逐渐增多,褒贬不一。为取得共识,有必要对其概念和特征作一论述。 海派...
...坚持服药,才能不断巩固疗效;如若稍愈即停药,则将半途而废,难获全功。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上海,200020) 袁云瑞 ...
...庞泮池(1919~1999年),女,汉族。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其父庞钰,为上 海浦东名中医,以善治内科急性热病而闻名乡里。庞师自幼聪颖,高中时因患一场大病,服 中药而愈,暗叹中医之神力,从此立志学医,随父抄方、出诊。1937年...
...近代医家。字文楼,号因勉庐生,河北新城县人。文史功底较好,后钻研医学,遂精于医。光绪间曾于太医院医学馆就读,后留太医院任职,为八品吏目。民国时期,先后任教于中医讲习会、华北国医学院、北京国医学院。1949年后,为北京中医学会及中央卫生部...
...1917年创办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两年后又创办女子中医专门学校,闻风来求学者遍及全国,造就了大批高水平的中医人才。其后丁甘仁又进一步在沪南、沪北设立两所广益中医院,南北两院均设有门诊及住院部,以备学生见习与实习之用,因之门墙桃李遍及全国。他门下的...
...□ 余瀛鳌 中国中医科学院我中医世家出身,少年时即喜爱医学。建国初在上海高中毕业后,由于当时全国并没有正规的中医学院(或大学),先父余无言先生(上海经方派名家)提议我先学西医,希望能取得正规学历。1955年,我在上海第二医学院本科毕业后,...
...古怪,现在才知道他们自有他们的道理,倒是我胡涂。 这里在下雨,不算很热了。 鲁迅。八月三十日,上海。 【注解】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六年十月二日《语丝》周刊第九十九期。 〔2〕一九一九年十二月,鲁迅回绍兴接母亲等家眷到北京,同住八道湾...
...中新网9月3日电 据上海新闻晚报报道,罹患帕金森病4年的小娟姑娘,经上海瑞金医院治疗,不仅恢复了正常人的生活,而且于今年6月生下一个胖儿子。今天,上海瑞金医院报告了帕金森病手术治疗获得重大突破。重症帕金森患者完全康复,这在世界上还是首例。...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