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经著作。又名《黄帝素问直解》。九卷。清·高世栻注。刊于1695年。作者为张志聪的学生,曾参与《黄帝内经素问灵枢集注》的编注,深感《素问》一书注本虽多,但往往有“义意艰深”或“字句文义重复”,甚至于“以讹传讹”的缺点,为了“直捷明白,可合...
...甲乙》无“輑”字,王注云:“循循,一为輴輴。”其至寸口也,时大时小,大则邪至,小则平,邪气循营气至于寸口,故太阴脉大。无邪则太阴脉平和,故曰小也。平按:“寸口”下,《素问》、《甲乙》有“中手”二字。其行无常处,在阴与阳,不可为度,尺脉为阴,...
...积者,或卒然痛死不知人有间复生者,[平按:《素问》“有间”作“有少间”。]或腹痛而悗悗欧者,或腹痛而复泄者,或痛而闭不通者,股外为髀,髀内为股,阴下之股为阴股也。悗,音闷也。平按:《素问》“或腹痛而悗悗欧者”作“或痛而呕者”。注“阴股”,袁...
...五味所宜五脏生病大论》,又见《甲乙经》卷四第一下篇。黄帝问于岐伯曰:余欲临病人,观死生,决嫌疑,欲知其要,如日月之光,可得闻乎?闻决死生之要也。平按:《素问》无“黄帝问于岐伯曰”六字①。注“决”字,袁刻误作“次”。①“六字”应作“七字”。又...
...平按:“千”上,《灵枢》、《甲乙》无“一”字。注“日行三十分”,当系“四十分”之误,玩下经文自明。①人卫本注曰:賸,《说文》:“物相增加也。”音义同“乘”,与下文“賸”为赘余之词者,字同义异。日行二十八分,人经脉上下、左右、前后二十八脉,...
...阴邪刺,谷道①气刺也②。阳邪浮浅在皮,故一刺浅之,阳邪得出也。平按:“三刺”下,《灵枢》有“之”字。①“道”,人卫本注曰:疑衍。②“阳邪刺,阴邪刺,谷道②气刺也”,盛文堂本作“阳刺邪,阴刺,谷气刺也”;仁和寺本作“阳刺邪,阴邪刺,谷道刺也”...
...(包括《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二书)(公元前 722 ~前 221 年? )共十八卷。 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是春秋战国前医疗经验和理论知识的总结。 《黄帝内经》简介 序 《黄帝内经·灵枢》 九针十二原第一 本输第二 小针解第三 ...
...故名为痿。然五脏之热,使人有痿何如也。曰: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脉,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脂肉,肾主身之骨髓。欲明五脏之痿,先言五脏所主也。膜者,人之皮下肉上膜,肉之筋也。平按:《素问》、《甲乙》“脂肉”作“肌肉”。注“欲明”,袁刻作“欲知...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见《灵枢》卷四第十七《脉度篇》,又见《甲乙经》卷二第三《脉度篇》。黄帝问曰:愿闻脉度。先言骨度及肠胃度大小长短于前,次当依□以论脉长短,故须问之也。平按:注“依”下原缺一字,谨拟作“次”。岐伯曰:手足之六阳,从手至头...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