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谓腰以上肿当发汗,腰以下肿当利小便,盖指湿家风水、皮水之肿而言。又谓无水虚肿,当发其汗,盖指阳气闭结而阴不虚者言也。若温热大伤阴气之后,由阴精损及阳气,愈后阳气暴复,阴尚亏歉之至,岂可发汗利小便哉!吴又可于气复条下,谓血乃气之根据归,...
...云.暑脉虚而微弱.按之无力.又脉来隐伏.弦细芤迟.皆暑脉也.脉虚身热.得之伤暑中 .脉虚而微者是也.寒病传经.故脉日变.温热不传经.故脉不变.寒病浮洪有力者易治.芤细无力者难治.无脉者不治.若温热则不然.温有一二部无脉者.暑热有三四部无脉者...
...一、温病亦有“热入血室”证《伤寒论》有热入血室一证,而温病学中,同样颇多论述,如《临证指南》、《温热经纬》、《温病条辨》均有明文。何为“热入血室”?“所谓热入血室,就是妇人月经期间,正遇外感,邪热与血互相搏结所造成的病变。由于病体有强弱,...
...伤寒著作。十六卷。清·周扬俊撰于1667年。周氏于《伤寒论》注家中,钦佩方有执和喻嘉言,遂以方氏《伤寒论条辨》、喻氏《尚论篇》两个注本为基础,加上他个人的见解,逐条予以注释,因名“三注”。从对《伤寒论》的注释和对仲景学术思想研究阐发的贡献...
...伤寒著作。十六卷。清·周扬俊撰于1667年。周氏于《伤寒论》注家中,钦佩方有执和喻嘉言,遂以方氏《伤寒论条辨》、喻氏《尚论篇》两个注本为基础,加上他个人的见解,逐条予以注释,因名“三注”。从对《伤寒论》的注释和对仲景学术思想研究阐发的贡献...
...赵嗣真曰∶按仲景论,谓冬月冒寒,伏藏于肌肤而未即病,因春温气所变则为热。夫变者,改易之义也。至此则伏寒各随春夏之气改变为温,为热。既变之后,不得复言其为寒也。所以仲景云温病不恶寒者,其理可见矣。《活人书》发于温病曰阳热未盛,为寒所制。岂有...
...一辨气∶风寒之气,从外收敛入内,病无蒸气触人。间有作蒸气者,必待数日后,转入阳明腑症之时。温热及湿温症,其气从中蒸达于外,病即有蒸气触人,轻则盈于床帐,重则蒸然一室,以人身脏腑气血津液,得寒气则内敛,得火气则上炎。温热火气也,人受之自脏腑...
...肺虚咳嗽,热病伤阴以及虚热烦躁等症。余治疗暑伤气阴,症见身热多汗,心烦口渴,小便短赤,体倦少气,脉虚数,常用王士雄《温热经纬》之新订清暑益气汤。 方用:西洋参10克,石斛15克,麦冬10克,黄连5克,竹叶10克,荷梗10克,知母10克,甘草...
...化瘀。「方药」 神犀丹(《温热经纬》引叶天士方)加减。石菖蒲 黄芩 生地 银花 连翘 板兰根 玄参 花粉 紫草 大青叶 桃仁 红花 丹皮 赤芍 苡仁本方为神犀丹去犀角、金汁、香豉,加大青叶、桃仁、红花、丹皮、赤芍、苡仁。方中黄芩、紫草燥湿解毒...
...,如“心主血脉”与现代解剖学相一致,而“心主神明”则为功能学概念了。故发展中西医结合,必须把脏象研究从形态学定位转变为功能定位,再用现代的科学理论和技术进行研究,才可望有新的发现。 2.单纯“以西解中”,未能以中医学术思想为指导去发现新的...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