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小云:中医诊解读身心奥秘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内容的理论,开拓了中医新领域。 构建脉象脏腑疾病诊断识别技术 在病诊断体系中,以素问·要精微论中脏器在寸口分布定位的模式为基础,以植物神经、神经—体液调节造成的寸口局部组织形态学变化为识别特征,结合传统28病涉及的心率、...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452.html

诀考证·诀非叔和书_濒湖脉学

...晦庵朱子曰:古人察非一道,今世惟守寸、关、尺之法,所谓关者多不明,独俗传诀,词最鄙浅,非叔和本书,乃能直指高骨为关。然世之高医,以其书赝,遂委弃而羞言之跋郭长阳书。 东阳柳贯曰:王叔和撰脉经十卷,为医家一经。今诀熟在人口,直谓叔...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5772.html

跋_徐批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叶氏临证指南一书,风行海内,操轩岐术者,恒家置一编。说者谓中多赝鼎,命意立方,间有可议,实非当时之定本也。曩从贝师游,有叶先生手写方数页,治法入神妙,字迹亦苍劲及古,闻先生家,别有存本相承,洎六世不以示人,乃真所评定者。咸丰初,粤...

http://zhongyibaodian.com/xupiyetianshiwannianfanganzhenben/790-7-0.html

中医内科的奠基阶段(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_中医内科学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五十二病方(现名)治百病方(现名)上下经扁鹊内经等医学著作,医学体系逐步形成。始于战国而成书于西汉的黄帝内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全面阐术了中医关于解剖、生理、病因、病理、诊法、治疗、摄身及...

http://qihuangzhishu.com/76/5.htm

汪良翁误汗阳越治验_一得集_中医医案书籍_【岐黄之术】

...并于上不急固补必发癫狂.元气亦因之而即脱.方用人参、附子、炙甘草各三钱、五味子一钱、生白芍、麦冬各八钱、熟地四两、生铁落二两.煎汤代水煎药.服后睡三四时之久.及醒敛神清而下体仍重痛.余曰.此病难以痊好.但可望迁延岁月耳.昔徐以病不愈不...

http://qihuangzhishu.com/829/92.htm

之部位及其现状_重订囊秘喉书_中医五官书籍_【岐黄之术】

...四至为平,反此则病,迟寒数热,细缓虚寒,细数虚热,位既定,乃审苗窍。【谔按∶此言诊脉大端。简而赅,要而明,若欲穷源溯,尤当博考群书,方臻完善。】...

http://qihuangzhishu.com/301/8.htm

脉经在线阅读

...脉经是中医著作。西晋王叔和编著,撰年不详。是我国现存医学史上第一部与医学有关的书籍,在中国和世界的医学发展史上有重要的作用。脉经全书共分十卷、九十八篇. 隋书·经籍志最早著录。刊行之后,自晋至唐历三百余年流传不绝。宋代校正...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92.html

蒹葭原文-出自国风秦风_诗经_【文学360】

...蒹葭 1、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遡从之、道阻且长。 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2、蒹葭: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遡从之、道阻且跻。 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3、蒹葭: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1710.html

中医内科的定义、性质及范围_中医内科学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杂医”、“大方”,即中医内科研究的范围很广,传统将其研究的疾病分为外感病和内伤病两大类。一般说来,外感病主要指伤寒论温病学所说的伤寒、温病等热性病,它们主要由外感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及疫疠之气所致,其辨证论治是以六经、卫气营血和...

http://qihuangzhishu.com/76/2.htm

诊在临床的重要性_【中医宝典】

...被遗弃,惟独取寸口,三指诊脉几成中医之标识,足资证明在四诊之中决非排列末位,更不可舍弃不用。 所以,玉函经所言“为医门之先,其理微妙,未易研究,大抵问而知之以视其外,切而知之以察其内,证之于不可偏废”较为中肯。实际上依靠诊而定...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950.html

共找到481,95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