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儒学为主,最倾慕孟子而又遍观百家。他擅长政论和史论,在孟子政论中纵谈天下大事,如《新论》(上)说“当今天下之事,治而不至于安,乱而不至于危,纪纲粗立而不举,无急变而有缓病”,分析当时政局,颇能一针见血。《上...
...比日起居何如?惠笋已拜赐,新奇之味,远能分惠,感愧无已。 《与知县十首(之三)》苏轼 频示诲,感服勤眷。 乍暄,伏计尊体佳胜。 前去当入府,果尔否。 《与知县十首(之四)》苏轼 近者叠辱临访,纷冗中不尽所怀。 枉手教,具审起居佳胜,感慰兼集...
...,京邑难久留。慨念平生怀,徘徊顾河丘。浮云讵终朝?失意将焉尤。(4) 古诗十四首,其一(可闲老人集卷一,四库全书本) 壮哉沛中歌,命世之雄者。帝王有大度,不在论风雅。绵蕝礼乐修,采诗固无暇。苏李离别辞,亦自关教化。文章与政通,斯岂杂王霸?(...
...,见《经解门》) 《隋志》:十八部,合六十三卷。(通计亡书,合五十九部,一百四十卷) 《唐志》:二十七家,三十六部,八十二卷。(失姓名一家,尹知章以下不录六家,一十三卷) 《宋三朝志》:六部,十卷。 《宋两朝志》:一部,一卷。 《宋四朝志》...
...古人,宜其室家,并受光宠。太皇太后曾祖母某氏,夙被女训,有《鹊巢》之风,能使君子,成《羔羊》之行,德配图史,福流子孙。肆予熙事之成,宜锡大邦之宠,服我新命,贲尔旧阡。可。 ○祖继漫王敕:朕惟祖宗功臣,能父子相继、勋业不坠者,惟曹氏、高氏,克显...
...卒,年七十九。开禧三年(一二○七),赐谥文忠。生平著书八十一种,有《平园集》二百卷。事见本集卷首年谱,《宋史》卷三九一有传。 周必大诗,以清黄丕烈校跋并抄补明抄《周益文忠公集》(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宋开禧二年刊本(简称宋本,原藏日本...
...本) 文殊师利巡行经一卷(初出与隋崛多文殊尸利行经同本觉意笔受) 佛语经一卷(初出与周世崛多出者同本僧朗笔受) 佛名经十二卷(或云十三卷或分为二十卷正光年于胡相国第译见续高僧传) 法集经六卷(或七卷或八卷延昌四年于洛阳出僧朗笔受见法上录及续...
...,兼访闻台谏官皆有文字论列,至今并不蒙降出施行。臣伏见熙宁之初,王安石、吕惠卿用事,首建青苗之法,其实放债取利,而妄引《周官·泉府》之言,以文饰其事,天下公议,共以为非。是时韩琦、富弼、司马光、范镇等皆昌言其失,恨不能救。今二圣在上,照知...
...应话剑山西。 《儋州二首(此诗卷二十三已收,为“新年五首”之第四第五首)》苏轼 《海上道人传以神守气诀》苏轼 但向起时作,还于作处收。 蛟龙莫放睡,雷雨直须休。 要会无穷火,尝观未尽油。 夜深人散后,惟有一灯留。 《曹溪夜观传灯录灯花落一僧...
...【论语拾遗〈并引〉】 予少年为《论语略解》,子瞻谪居黄州,为《论语说》,尽取以往,今见于书者十二三也。大观丁亥,闲居颍川,为孙籀、简、筠讲《论语》,子瞻之说,意有所未安。时为籀等言,凡二十有七章,谓之《论语拾遗》,恨不得质之子瞻也。...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