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条辨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温病著作。六卷。清·吴鞠通撰于1798年。作者仿张仲景伤寒论体例,汲取明、清温病学家的学术经验,以简要的文字,分篇分条析温病三焦辨证及治法,并自加小注。卷首为原病篇,引述内经有关温病条文并予以注释;卷一-三分述三焦温病;卷四杂说...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177.htm

五脏生成篇_疡医大全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五脏生成篇曰∶诸脉者,皆属于目;(脉者,血之脏,久视伤血。明诸脉皆属于目也。)诸髓者,皆属于脑;(脑为髓海,故诸髓属之。)诸筋者,皆属于节;(筋气之坚结者,皆络于骨节之间也。久行伤筋,明诸筋皆属于节也。)诸血者,皆属于心∶(血居脉内,...

http://qihuangzhishu.com/344/16.htm

中寒门(一首 法十三条 律三条 比类法六十九条)_医门法律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穷理尽性至命,首推医学矣。去古渐远,无阶可升,日取内经读之,其端绪或有或无,有者可求,无者将何求耶?君相二火及燥气,未曾深及。即寒之一气,赖先圣张仲景,推演伤寒中寒为二,不知中寒何以不入金匮之藏,至晋初即无可搜求,并其弟子卫沈,四逆三...

http://qihuangzhishu.com/625/24.htm

消化吸收与五脏调节_中医基础理论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中国医药汇海·消化之原理)。(二)消化吸收与五脏调节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关系到五脏六腑的生理活动,是脾、胃、小肠、大肠、肝、胆、胰等脏腑功能互相配合而进行的,其中与脾(小肠)、胃的关系尤为密切,所以说脾胃同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

http://qihuangzhishu.com/44/39.htm

卷下·四大家_医学源流

...名医也,三子之于仲景,未能望见万一,乃跻而与之并称,岂非绝倒?如扁鹊、仓公、王叔和、孙思邈辈,则实有师承,各操绝技,然亦仅成一家之言,如儒家汉唐诸子之流,亦断断不可与孔子并列,况三人哉?至三人之高下,刘则专崇内经,而实不能得其精义;朱则...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5692.html

五脏--脾_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功能活动,二者均与脾的运化功能密切相关。由于脾主运化,是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运,可将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以营养肌肉四肢,使其丰满健壮,活动有力。故素问·痿说:“脾主身之肌肉。”张志聪素问集注·五脏生成注说:“脾主运化水谷之...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lilun/a10940.html

五脏补泻法_医学启源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无泻肾之药。肺乃肾之母,金生水,补之故也。补则以五味子。以上五脏内经·藏气法时论中备言之,欲究其详,精看本论。...

http://qihuangzhishu.com/784/42.htm

黄竹斋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界人士重建南阳医圣祠。建国后历任西北医学院(现西安医科大学)中医科主任,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科主任、卫生部针灸学术委员会委员。撰有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集注十八卷(1926年)、伤寒杂病汇通十六卷(1949年)、针灸经穴图考...

http://qihuangzhishu.com/169/784.htm

五脏苦欲_内经博议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泻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五脏苦欲药味补泻.前人王好古有.然凿住药味.胶柱鼓瑟.其于五脏之性情.五味之即泻即补未之知也.夫肝为少阳木.其性疏达而不能屈抑.故常过中而苦急.急则以刚乘刚.其发暴怒.故...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jingboyi/726-6-6.html

小儿卫生总微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小儿卫生总微(公元 1158 年)宋.撰人未详.二十卷.自医工至疵靥,述小儿初生至成童的疾病,凡 100 后附方. 萧序 范序 朱序 何序 卷一 医工 禀受 初生 回气 洗浴 断脐 相视寿夭 初生服药 ...

http://zhongyibaodian.com/xiaoerweishengzongweilunfang/index.html

共找到470,75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