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疾病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并非内科专著,但也反映了当时对内科杂病的认识水平。其论述多以观察各种疾病的特点入手,例如“痫证”,就是以疾病发作时马、羊等动物某些形态相似,而命名“马痫”、“羊痫”等,这种命名法在后世医家的著作中多有启示,黄帝内经对内科杂病的认识...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48.htm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针灸铜人_针灸文化_【中医宝典】

...黄帝明堂经已不存,虽经宋太宗诏令访书,仍未求得。在这种情况下,宋仁宗于天圣年间,命医官王惟一主持编修一部针灸腧穴典籍。王惟一奉诏在总结黄帝内经难经的基础上.参以各家之见及个人经验。撰成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三卷,并附穴腧都数...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392.html

内经、仲景所说脾胃_脾胃论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着议处方已详矣,然恐或者不知其源,而无所考据,复以黄帝内经、仲景所说脾胃者列于下。太阴阳明论云∶太阴阳明为表里,脾胃脉也,生病而异者何也?岐伯曰∶阴阳异位,更虚更实,更逆更从,或从内,或从外,所从不同,故病异名也。帝曰∶愿闻其异状...

http://qihuangzhishu.com/811/14.htm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_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确立了中医学的理论原则,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黄帝内经素问灵枢两部分组成,除系统阐述医学问题外,还涉及哲学其他自然科学的知识。就医学内容而言,包括人体解剖、藏象、经络、气血津液、体质、病因病机、诊法、辨证、养生、治则、...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lilun/a10987.html

饮食有节 因时制宜 探源黄帝内经中的饮食养生⑤_【中医宝典】

...灵枢·胀论说:“阴阳相随,乃得天和,五脏更始,四时循序,五谷乃化。”首次提出食物的消化吸收四时有关。后世养生学家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渐总结出一套因时制宜的饮食养生法则,其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即因时选食性,因时调五味,以及慎选...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5846.html

古书黄帝内经_【黄帝内经】

...治疗预防,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 现存最早的中医药学著作黄帝内经收载的成方13首中,就有10种中成药,并有丸、散、酒、丹等剂型。 黄帝内经是早期中国医学的理论典籍。世简...

http://wenxue360.com/huangdineijing/archives/166.html

外揣原文-出自黄帝内经灵柩经_医学古籍_【文学360】

...外揣 1、外揣:黄帝曰:余闻九针九篇,余亲受其调,颇得其意。夫九针者,始于一而终于九,然未得其要道也。夫九针者,小之则无内,大之则无外,深不可为下,高不可为盖,恍惚无窍,流溢无极,佘知其合于天道人事四时之变也,然余愿杂之毫毛,浑束为一...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2906.html

阴阳二十五人原文-出自黄帝内经灵柩经_医学古籍_【文学360】

...阴阳二十五人 1、阴阳二十五人:黄帝曰:余闻阴阳之人何如?伯高曰: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人亦应之。故五五二十五人之政,而阴阳之人不焉。其态又不合于众者五,余已知之矣。愿闻二十五人之形,血气之所生,别而以候,从外知内,何如?歧...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2925.html

从张元素学术角度浅析内经五脏五味补泻理论(1)_【中医宝典】

...摘要:五脏五味补泻理论最早源于内经,是正确阐释中药归经理论的源头之一,对指导临床灵活遣药制方有着深远的意义。金元时期医家张元素探究内经,曾对其有所研究。本文试从张元素的学术角度去阐发此理论,望能从中总结临床用药的普遍规律。 关键词...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630.html

饮食冷热 关乎健康 探源黄帝内经中的饮食养生④_【中医宝典】

...温暖。 另外,疾病状态的饮食寒热又常人不同,瘟疫论·论饮曰:“烦渴思饮,酌量之……如大渴思冰水及冷饮,无论四时皆可量。盖内热之极,得冷饮相救甚宜,能饮一升,止半升,宁使少顷再饮。至于梨汁、藕汁、蔗浆、西瓜皆可备不时之需。”此时之...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5728.html

共找到574,71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