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国际化与标准化_【中医宝典】

...地理、气候、人文差距较大,民间蕴藏着丰富多彩乡土或民间治疗办法,可是因为缺乏调查、统计,这些办法不能得到有效改进和推广,甚至不能被广泛认知。这大大影响了中医药治疗办法多样化和彼此间交流促进,不利于中医药发展。 一部本草纲目几乎...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545.html

新中国六十年中医图书总目有感_【中医宝典】

...价值,同时也有文化价值,是民族文化遗产一部分。整理、发掘与保护中医药医籍文献工作意义重大。其中,中医药书目编纂,具有“弄清家底”,引领治学门径作用。 清代学者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一书中指出:“凡读书最初要者目录之学。”目录之书,不仅...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3466.html

中医与传统文化_中医文化中医思考_【中医宝典】

...如五十二病方中:“煎之沸,即以布足之,予其汁”。这里“足”与“予”字非常费解。通过学习古文因声求义训诂,我们可以理解古代足于捉同声,予与抒古音相同,所谓“足之”是沾取其汁再把它拧到器皿。予等于抒,意从器皿中把药汁舀出候用。 不懂训诂...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6068.html

“废医验药”是发展中医药必由之路_【中医宝典】

...类似思想,例如出身中医世家国学大师陈寅恪在解释自己为何不信中医时,即指出是因为“中医有见效之药,无可通之理”(陈寅恪集·寒柳堂集·寒柳堂记梦未定稿·吾家先世中医之学)。顺便之处,陈寅恪被誉为“中国文化守护神”,因此不要以为不信中医、...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648.html

中医将介入体检_中医文化中医研究_【中医宝典】

...”核心就是未病先预防,有病防病变,病后防复发。以往在体检人群中如果发现有“疾”,医生只是作一点健康提示,如饮食注意事项、注意监测等,而体检导入“治未病”理念后,这部分人就要根据实际情况用中药、针灸、气功、耳贴、泡脚等各种中医药治疗手段来...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6123.html

应重视亚健康中医药市场拓展_【中医宝典】

...亚健康在症状上表现属于医学范畴,但从整体看,它与自然及社会环境、经济文化、心理因素及自身体质等密不可分。 中医立足于“天人相应”、“治未病”等理论基础之上,黄帝内经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208.html

问渠那得清如许——古代名医文化根基_【中医宝典】

...青年一代,在向往、追求现代化同时,切勿数典忘祖,应积极培护传统文化这一共同根基。摘自中国中医药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960.html

中医中药回归厚土走向世界_【中医宝典】

...今年关于中医大事不少,从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到“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国政府在中医药存废问题上态度愈加鲜明,那就是不仅反对废弃中医药,还要努力促进中医药复兴。另外,国际上中医药学术气氛...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3862.html

陕西中医机构数居中国第五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从远古岐伯、神农尝百草,至享有“药王”美誉唐朝医学家孙思邈,历代名医辈出。境内中草药资源丰富,达3600多种,中药材种类和储量也一直领先于国内。民间对中医药认同感较强,为中医药普及、宣传、推广奠定了良好基础。 除了文化与自然优势,...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87.html

文化与桃在中医药应用_中医常识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桃文化”。 古代尊桃树为“仙木”,认为它可以驱邪制鬼。这最早源于淮南子中有“羿死于桃”传说。羿是古时一位善射者,他有一徒弟为逢蒙,因嫉妒老师技艺高强,在一次打猎时,逢蒙趁羿不备,用早已准备好“桃棓”(棒)将羿...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4823.html

共找到1,094,34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