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学 苏辙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儒学为主,最倾慕孟子而又遍观百家。他擅长政论和史论,在政论中纵谈天下大事,如《新论》(上)说“当今天下之事,治而不至于安,乱而不至于危,纪纲粗立而不举,无急变而有缓病”,分析当时政局,颇能一针见血。《上...
...苏辙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儒学为主,最倾慕孟子而又遍观百家。他擅长政论和史论,在孟子政论中纵谈天下大事,如《新论》(上)说“当今天下之事,治而不至于安,乱而不至于危,纪纲粗立而不举,无急变而有缓病”,分析当时政局,颇能一针见血。《上...
...擂鼓助威);援旌擐甲(执旗穿甲);援持(执持) 助,救助 [aid] 为卿后援。——《资治通鉴》 盖失强援。——宋· 苏洵《六国论》 篱笆 [hedge;fence] 好事者怜之,编竹成援,遂之生植。——柳宗元《孤松》...
...——《吕氏春秋·贵生》。注:“生死耳目口鼻也。” 以欲竭其精。——《论语》。注:“乐色曰欲。”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苏洵《六国论》 厉而不刚者,则欲夺之也。——三国魏· 刘劭《人物志》 又如:欲令智昏(欲火使人丧失理智);...
...陈亮力主抗金,曾多次上书孝宗,反对“偏安定命”,痛斥秦桧奸邪,倡言恢复,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他的政论文、史论,如《上孝宗皇帝书》、《中兴五论》、《酌古论》等,提出“任贤使能”、“简法重令”等革新图强言论,无不以功利为依归。其哲学论文,具有...
...宋四家苏轼他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奋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
...史论: 子丑乾坤判,惟寅人所生。圣君开至治,贤相在新民。 三王惟尚德,五帝尽施仁。唐虞民物阜,汤武放诛民。 春秋因鲁史,孔子道难行。德衰征伐尚,风漓治乱循。 图王人罕见,尚霸众争横。秦强吞六国,汉杰羡三人。 东西二百四,吴魏蜀三分。五季相...
...又如:城大(一城的长官。即城主);城主(一城之主);城辇(帝王所居的都市。也泛指京城);城禁(城市的警戒防卫) 城市 [city]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宋· 苏洵《六国论》 又如:东城,西城;城雕(城市雕塑) 国 [...
...] 弃,捐也。——《说文》。段注:“弃者,不孝子人所弃也。” 天之弃商也久矣。——《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抛子弃草间。——王粲《七哀》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苏洵《六国论》 敌弃炮仓皇遁。——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子孙弃者。——...
...捣麝筛檀入范模,润分薇露合鸡苏。 一丝吐出青烟细,半炷烧成玉筋粗。 道士每占经次第,佳人惟验绣工夫。 轩窗几席随宜用,不待高擎鹊尾炉。 ...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