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哀公》原文-出自《春秋谷梁传》 2、《定公》原文-出自《春秋谷梁传》 3、《昭公》原文-出自《春秋谷梁传》 4、《襄公》原文-出自《春秋谷梁传》 5、《成公》原文-出自《春秋谷梁传》 6、《宣公》原文-出自《春秋谷梁传》 7、《文公...
...1、《哀公》原文-出自《春秋公羊传》 2、《定公》原文-出自《春秋公羊传》 3、《昭公》原文-出自《春秋公羊传》 4、《襄公》原文-出自《春秋公羊传》 5、《成公》原文-出自《春秋公羊传》 6、《宣公》原文-出自《春秋公羊传》 7、《文公...
...廉丹、前队大夫甄阜、属正梁丘赐,及北狄胡虏逆舆,洎南{棘火}虏若豆、孟迁,不用此书。有能捕得此人者,皆封为上公,食邑万户,赐宝货五千万。(《汉书·王莽传》下:大赦天下,然犹曰云云。案文云不用此书,谓不在赦书之限内也,亦见此亦为书。) ◇ 诏...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1)。 (1)《文言》备矣。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1)。 (1)出潜离隐,故曰“见龙”,处於地上,故曰“在田”。德施周普,居中不偏,虽非君位,君之德也。初则不彰,三则“乾乾”,四则“或跃”,上则...
...1)。 《象》曰:上六“无实”,承虚筐也。 (1)羊谓三也。处卦之穷,仰无所承,下又无应,为女而承命,则筐虚而莫之与。为士而下命,则“刲羊”而“无血”。“刲血”而“无血”,不应所命也。进退莫与,故曰“无攸利”也。...
...一:《白虎通德论》卷一 1、《白虎通德论》卷一:《爵》《号》《谥》原文 2、《谥》原文-出自《白虎通德论》卷一 3、《号》原文-出自《白虎通德论》卷一 4、《爵》原文-出自《白虎通德论》卷一 二:《白虎通德论》卷二 5、《白虎通德论》卷二...
...艮上 坤下 “剥”:不利有攸往。 《彖》曰:“剥”,剥也,柔变刚也。“不利有攸往”,小人长也。顺而止之,观象也。 见可而后动。 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 《象》曰:山附於地,“剥”;上以厚下安宅。 身安而民与之,则“剥”者自衰,不与之校也...
...帝尧氏,都冀州,统天下四方。 [疏]传“陶唐”至“四方”○正义曰:《世本》云:“帝尧为陶唐氏。”韦昭云:“陶、唐皆国名,犹汤称殷商也。”案书传皆言尧以唐侯升为天子,不言封于陶唐,“陶唐”二字或共为地名,未必如昭言也。以天子王有天下,非独...
...《汉书》开创了断代史的叙史方法,体例为后世沿袭。自秦汉以来,均为君主本位政体,本朝人往往不敢直接评论本朝政治,忌讳甚多,而断代史则合乎作者的心理,因为前朝已灭亡,评述前朝政事,危疑较少,较易发挥。故《汉书》一出,此后历朝官修“正史”均以...
...《蒯伍江息夫传》 1、蒯伍江息夫传:蒯通,范阳人也,本与武帝同讳。楚汉初起,武臣略定赵地,号武信君。通说范阳令徐公曰:“臣,范阳百姓蒯通也,窃闵公之将死,故吊之。虽然,贺公得通而生也。”徐公再拜曰:“ 2、蒯伍江息夫传:何以吊之?”通曰:...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