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因错解《内经》“劳者温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误认温之二字为热之。不知《内经》原文,言“形不足者,温之以气”,但言温润和养,以培元气,非言用温热之药。“精不足者,补之以味”,言用滋阴补其阴精,非言荤腥浓味也。至论失血之症,方书云∶气...
...记载在当时成书的《山海经》中记载药品116种,其中植物52种,动物61种,矿物3种,其中不少是食疗性质的。书中更有许多关于食物治病的记载,如“何罗之鱼……食之已痈”、“有鸟焉……名曰青耕,可以御疫”等。《黄帝内经》对饮食养生和饮食治疗做了较...
...医方著作。八卷。宋·骆龙吉撰。撰年不详。作者鉴于《内经》一书所记疾病,虽有病因、证候,但缺方剂、治法,遂摘取其中62种病症加以注解,并为之拟定处方。其后明代刘浴德、朱练又续补88种病症,体例一仿前书,合编为四卷,改名《增补内经拾遗方论》。...
...医方著作。八卷。宋·骆龙吉撰。撰年不详。作者鉴于《内经》一书所记疾病,虽有病因、证候,但缺方剂、治法,遂摘取其中62种病症加以注解,并为之拟定处方。其后明代刘浴德、朱练又续补88种病症,体例一仿前书,合编为四卷,改名《增补内经拾遗方论》。...
...医方著作。八卷。宋·骆龙吉撰。撰年不详。作者鉴于《内经》一书所记疾病,虽有病因、证候,但缺方剂、治法,遂摘取其中62种病症加以注解,并为之拟定处方。其后明代刘浴德、朱练又续补88种病症,体例一仿前书,合编为四卷,改名《增补内经拾遗方论》。...
...如腹痛呕吐之类,经谓“燥淫所胜,民病善呕,心胁痛不能转侧”者是也。治以苦温,《内经》治燥之正法也。前人有六气之中,惟燥不为病之说。盖以燥统于寒(吴氏《素问》注云∶寒统燥湿,暑统风火,故云寒暑六入也),而近于寒,凡是燥病,只以为寒,而不知其为...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见《素问》卷八第二十六《八正神明论篇》,与上篇相接。自“泻必用方,以气方盛”至末,又见《甲乙经》卷五第四。黄帝曰:其法星辰者,余以闻之,愿闻法往古者也。帝问师古摄生之道。岐伯曰:法往古者,先知《针经》也。往古伏羲氏始...
...”,而应实行“虚君共和”(即君主立宪)。 ③ 陈独秀(1880—1942) 字仲甫,安徽怀宁人。原为北京大学教授,《新青年》杂志的创办人,“五四”时期提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人物。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任党的总书记。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推行...
...内经》中“搏”字在《太素》、《甲乙经》中多作“揣”,当以“揣”为是。即:抟、揣、喘音近互通互用,“搏”是“抟”的形讹。由于《内经》脉动多用“脉搏”表示,影响深远,今天仍然沿用。荀子说: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如“...
...则不能节制诸经,胃气虚弱,则脏腑无所受气。带脉不引,宗筋枯槁,而痿 之所由兆。故《内经》治痿,所以独取乎阳明也,以阳明为五脏六腑之海也。“独”之一字,是谓足可以尽其治之辞。彼丹溪泻南补北之法,或可以施肺肾之痿,其于肉痿,敢试之乎?《经》曰∶...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