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数字养生经_【中医宝典】

...内经·上古天真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澹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历来被中医尊为养生的总纲。可见,保持情绪泰然、心境舒畅,是养生的首要前提。我有一套数字养生经,不仅与保持良好情绪有关,而且生动有趣。 一身正气——...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4119.html

左肝右肺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_【中医宝典】

...中医左肝右肺一说,来源于内经,这是内经中的一个千古之谜。因此,西医曾经有人想从内经入手,抓住左肝右肺之说,大做文章,并以现代解剖学相对照,攻击中医学古老、不科学,讥笑中医理论太荒唐! 左肝右肺的真正含义,究竟是什么...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742.html

针刺的角度、方向、深度_中医刺灸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作综合考虑,灵活掌握。正如素问·刺要论指出:"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深浅不得,反为大贼",强调针刺的深度必须适当。怎样正确掌握针刺深度,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年龄灵枢·逆顺肥瘦说:"婴儿、瘦人,浅而疾之;壮士、肥人,深而留之"...

http://qihuangzhishu.com/113/45.htm

内经金匮阴虚阳虚症因各别治法不同_症因脉治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皆因错解内经劳者温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误认温之二字为热之。不知内经原文,言形不足者,温之以气,但言温润和养,以培元气,非言用温热之药。精不足者,补之以味,言用滋阴补其阴精,非言荤腥浓味也。至论失血之症,方书云∶气...

http://qihuangzhishu.com/646/11.htm

摄法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①针刺辅助手法名。指入针后,用手指甲在针刺穴位所在经络上下进行按捏掐抓的方法。如针经指南列为十四法之一;摄者,下针如气涩滞,随经络上用大指甲上下切,其气血自得通行也。针灸问对下针之时,气或涩滞,用大指、食指、中指三指甲,...

http://qihuangzhishu.com/193/1734.htm

中医认为肝炎与湿浊内蕴有关_三十年临证经验集_中医医案书籍_【岐黄之术】

...景岳全书黄疸篇中已云:胆伤则胆气败,而胆液泄,故为此证。已初识黄疸与肝胆损害有关。无黄疸型所蕴湿浊,虽亦不离于肝,然关乎脾胃。内经论脾胃之生理功能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则...

http://qihuangzhishu.com/144/57.htm

对传统理论卫气古今之争的看法_【中医宝典】

...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慓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表明卫气是一种轻飘之气。营卫相对而言,即营血为阴,卫气为阳,对此的看法,也是古今皆一致的。内经有: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 质疑:阴阳的划分是,清(轻)为阳;浊(...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847.html

调气与运气法_中医刺灸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之法,按之在前。使气在后;按之在后,使气在前;运气走到疼痛之所,以纳气之法,扶针直插,复向下纳,使气不回。运气下次到疼痛之所上指使针刺感应趋向于病痛部,也就上说使气到病所针经指南曾提到:捻针,使气下行到病所。近人称之为行气...

http://qihuangzhishu.com/113/95.htm

要进一步认识清与浊——读吴深涛重新审视与界定后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冯文才 广东省潮州市中医医院 ●作为内经的基本概念,是与清相对而言。浊气与水精都是水谷化生的精微物质;当脏腑功能失司、运化无权则致浊气壅滞而成为浊邪,而水气不运则为内生湿邪,与致病外邪的清湿有别。因此,深刻认识清、浊的内涵,...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7305.html

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_中医针灸技术_【中医宝典】

...容易牵缠肌纤维,使受术者局部疼痛,并造成出针困难。 针刺的感应 进针后施以一定的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产生经气的感应,这种针下的感应,叫做得气,现代称为针感。产生寥针感时, 针下有沉重紧涩的感觉,在针刺部位有酸、胀、重、麻感,有时还出现不同...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b36498.html

共找到640,52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