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盛则濡泻,久泻则胃虚,胃虚则脏寒,脏寒则无阳以升举,故令肛肠脱而不上。燥能去湿,故用半夏、南星。枯能制湿、故用红、白枯矾。温能暖脏,故用黑、白附子。乃若鸡冠花、刺 皮、枳壳所以驱风。而诃子、栝蒌、胡桃仁之灰,取其涩以固脱也。...
...。温暑必别有方,今皆失而无征也。我朝宋景濂学士尝叹《伤寒论》非全书,得其旨哉!盖伤寒之国中人,必先入表。表者何?即足太阳寒水之经。此经行身之后,自头贯脊,乃有头疼脊强,恶寒之证。在他经,则无此证矣。况此经乃一身之纲维,为诸阳之主气,犹...
...明白,明了 [understand;comprehend] 憭,慧也。——《说文》。段注:“方言:愈或谓之慧,或谓之憭。 郭云,慧憭皆意粗明。按广韵,了者,慧也。盖今字假了为憭,故 郭注方言已云慧了。他书皆云了了。” 其所发明,大义略举,...
...目录 《傅青主女科·产后编》升举大补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傅青主女科·产后编》:升举大补汤【处方】黄耆 白术 陈皮各1.2克 人参6克 炙甘草 升麻各1.2克 当归 熟地黄各6克 麦门冬3克 川芎3克 白芷1.2克 炒黄连0.9...
...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此书撰成未久,即遭战乱而散佚,后经太医令玉叔和重新整理编次,得以流传。林亿等《伤寒论·序》说:“自仲景于今八百余年,惟王叔和能学之。”晋·皇甫谧认为:“...
...伤寒著作。六卷。清·陈念祖撰。陈氏将《伤寒论》方分经辨证,以诗歌的形式予以阐释;并对《伤寒论》原文作了一些归纳整理,末附魏念庭《伤寒论》跋语。本书与陈氏《伤寒医诀串解》合刊,1959年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现存20种清刻本等。...
...伤寒著作。六卷。清·陈念祖撰。陈氏将《伤寒论》方分经辨证,以诗歌的形式予以阐释;并对《伤寒论》原文作了一些归纳整理,末附魏念庭《伤寒论》跋语。本书与陈氏《伤寒医诀串解》合刊,1959年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现存20种清刻本等。...
...万一,其中多有可取,亦不出活人之书。”李子建《伤寒十劝》是对《伤寒论》学习的认识体会,“圣人”指张仲景。可见此时尊仲景为“圣人”之说已定,仅有“大圣”与“亚圣”的区别。 明清时,则众辞共赞仲景为“医圣”。清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南阳...
...以括伤寒之纲要也.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学人以仲景伤寒论为祖.成无己注及明理论.许叔微百证百问.薛宋二氏钤.则又发明仲景之旨奥.外此则兰台宝鉴.金匮要略.无求子百问.南阳百问.庞安常、王仲弓、卢昶、韩祗和、孙用和及诸家之书.遍览参考....
...明代方有执一人颇赞赏,以为对方有执《伤寒论条辨》“削去叔和《序例》,大得尊经之旨”,尤其认为方氏卓识超越前人。因此喻昌对伤寒六经病脉证治的编次发挥追从方有执的观点,主张振举大纲,分隶治法,倡三纲鼎立之说。他认为太阳主表有营卫之不同,病邪有风寒...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