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经附子功效释义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为乌头碱,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为治疗上述疼痛性疾病提供了药理依据。临床应用附子治疗疼痛性疾病时应当抓住一个字,如患者怕冷,大便溏,小便清,舌淡唇淡,脉沉迟等。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使用附子治疗疼痛的病证较多,方剂也较多,如...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80372.html

面垢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证名。面部如蒙尘垢,洗之不去。见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因感受暑邪或胃热熏蒸所致。秘传证治要诀·伤暑伤暑以自汗、背寒、面垢。治用香薷饮、六和汤。景岳全书·暑证暑有八证:脉虚、自汗、身热、背寒、面垢、烦渴、手足微冷、...

http://qihuangzhishu.com/191/1789.htm

内经终始观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天地生万物,物有主元者曰神。认为神是天地万物的主宰。这一含义在内经中的运用不多,仅有昔在黄帝,生而神灵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两处。运用更多的则是天之神的第2种含义——宇宙变化的内在规律。这又与周易神无方而易无体...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2683.html

伤寒论的温病经文解释_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伤寒论云: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瘈瘲。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

http://zhongyibaodian.com/yuanyundongdeguzhongyixue/1101-12-21.html

浅谈中医胎养中的静道观_【中医宝典】

...中医养生保健文化中,妊娠期的保健尤有特色。所谓妊娠期保健,即古人所谓胎养学说。主要记载在历代妇科与儿科的书籍中,如千金方中称养胎产孕集中称养孕中医妇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 [3]朱秀英....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643.html

古代医学中的医学心理学思想_医学心理学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的防治提出了全面、系统、具有一定科学性的论述。对人的心理作用的阐述贯穿在该书的各章节之中。以下重点介绍内经中的医学心理学思想。1.内经把人的心理活动称为心者、君主之宫,神明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神乎神、耳不...

http://qihuangzhishu.com/967/12.htm

绍派伤寒有特色,俞氏底定通俗论_【中医宝典】

...恒多卓识,行医40余年,屡起沉疴、力挽危夷。毕生因忙于诊务,故无暇著述,仅就其临证心得,记录、编撰成册(手稿3卷),名之曰通俗伤寒论详尽论述,故绍派伤寒实由此而底定也。继俞氏之后,有任洬波、何秀山、章虚谷、何廉臣、胡宝书、傅赖园、...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792.html

兼示原文-出自准风月谈_【鲁迅全集】

...一)施先生说,既然有些新青年可以有旧思想,有些旧形式也可以藏新内容,则像他似的遗少之群中的一肢一节的旧思想也可以存而不论,而且写庄子那样的古文也不妨了。自然,倘要这样写,也可以说不妨的,宇宙决不会因此破灭。但我总以为现在的...

http://wenxue360.com/luxun/archives/400.html

秦汉时期临床各科成就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辨证系统那样有着明确的层次阶段的含义,三阴三阳病之间并不一定依次逐一传递。(三)因证立方、见证用方的论治原则伤寒论中的六经辩证相当灵活。三阴三阳每一病都可有多种不同的证候表现,而同一证候表现又往往可以出现在不同的病中。然而,...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0-4.html

阴阳易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病名。①伤寒温疫等病后余热未净,由房事而传之对方者。见伤寒论医学心悟·伤寒兼症男子病新瘥,与女子接,其病遂遗于女,女子病新瘥,与男子接,其病遂遗于男,名曰阴阳易。其证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

http://qihuangzhishu.com/195/2236.htm

共找到583,92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