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须辨疑似_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_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薄,症之久新,医之误否。夫然后济以汤丸,可以十全。八纲辨证除阴阳为总纲,表里定病位外,惟虚实示疾病之实质,寒热标病变之属性。景岳于全书曰:虚实之要莫逃乎脉,而寒热真假察此之法,当专以脉之虚实强弱为主。可见脉法在四之中并非...

http://qihuangzhishu.com/1044/6.htm

医经脉搏用法考_【中医宝典】

...,杨上善注:揣,动也。同篇心脉揣坚而长,当病舌卷不能言字,杨上善也如此注。灵枢·五禁脉坚抟,在不同版本及系统写作脉坚搏脉坚揣,显然也容易引起歧解。 引起歧解原因 简单地说,歧解是由于用字不同造成。这...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641.html

内科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一)杂病两宋时期是中国医学史上一个高度发展时期,尤其医学理论研究深化是此期医学一个显著特点。这一特点也相应地反映在此期内科杂病学术发展。病因病机理论发挥南宋医家陈言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提出著名三因论还注意到致病因素...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87.htm

论内经七篇大论对疾病认识_【中医宝典】

...十组症候群既没有相关脉证,更没有证名,不似内经其它篇章论证方式,如心痹有 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 ;胞痹为 少腹膀胱按之则内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 等,名称、症候群皆齐备。 七篇虽然没有证...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798.html

丹医秘授古脉法内容_丹医秘授古脉法_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由于成书在今本黄帝内经之后医学经典难经开篇即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十二经中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死生何谓也;又由于在西晋太医令王叔和所著脉经才开始见到将两手寸口脉[即位于手腕桡侧动脉。]分成寸?关?尺三部,用以候...

http://qihuangzhishu.com/1248/3.htm

当前中医研究思路几个转变_中医文化中医思考_【中医宝典】

...目的是抛砖引玉,引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讨论。 1 从研究向研究转变 简言之,中医与西医区别,就在于西医是治,中医是治。所以,伤寒论金匮要略尊荣人湿家酒客失精家羸...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821.html

认识中医今昔与未来_【中医宝典】

...中医存亡之争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纪初。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医家类及续编收编当时传入中国34种西医药书籍,已出现排斥中医言论。如公元1619年,日耳曼国(耶酥会)人·邓玉函译泰西人身说概二卷,其所记述即医学衷中参西录...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461.html

变证先兆特点_中医疾病预测_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疾病在发生转变情况下,往往都有其先兆显露,注意捕捉这些发露,有利于及早控制疾病传变和扭转病势不利倾向。张仲景十分注意变证征兆,在伤寒论总结了许多宝贵经验。如以脉静或数急作为传与不传标志(4条),又以无大热而躁烦视为阳证...

http://qihuangzhishu.com/128/13.htm

阳明三急下证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阳明病急须应用下法三种证型。即急下法适用于汗多津越于外,满津结于内,目睛不慧津枯于内三种情况。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伤寒六七日,目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阳明病,发...

http://qihuangzhishu.com/195/3132.htm

医门法律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综合性医书。六卷(一作十二卷)。清·喻昌撰于1658年。本书结合临床病证,正面阐述辨证论治法则(即所谓),并明确指出一般医生在辨证治疗上易犯之错误,提示禁例(即所谓),故以法律为其书名。卷一阐发四之法律和内经...

http://qihuangzhishu.com/195/2646.htm

共找到1,103,28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